win246y00 发表于 2013-8-18 15:38:22

【征文】情歌几多,情深几许

x 情歌几多,情深几许


元宵的爆竹刚刚熄灭,又到一年情人节。手边搁着小雅提前送我的巧克力,一层一层的芬芳,在舌尖绽放。而我给她的那幅画,始终不能如意,线条僵硬,肢体死板,最多只能算孩子的涂鸦。看她欢喜的把画收起,觉得十分惭愧。

天气暖的很快,天空晴好,阳光满地,风吹松树的样子像是春天。学校门口有一间小小的花店,名字叫做“那时花开”,大概是出自高晓松的电影吧。想必他们此时也要忙碌了,收集起许多情意,精心修剪,等到那天一起开放。

脑中挥之不去的,还有几首情歌。吕方唱“人说情歌总是老的好”,老情歌的好,只是因为怀念。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在KTV里唱这首歌。其实我是个没有故事的人,唱着一首老情歌,无非在填补自己空洞的记忆。听歌或许是一种沉醉,而唱歌最多只算是自我安慰,些许温暖,信以为真。

应该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喜欢《电台情歌》。或许因为那时每晚都会听广播,就此喜欢了这首歌。莫文蔚的嗓音让人有种压抑到了尽头,然后突然迸发的感觉,在黑夜里听,仿佛飞行。

“我们一直忘了要搭一座挢,到对方的心底瞧一瞧,体会彼此什么才最需要,别再寂寞的拥抱。”(《电台情歌》)

一首寂寞的情歌,或许适合当年寂寞的我。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但我看来,爱情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互相揣摩心意,忧心惶恐,忽喜忽愁。如果一开始就忘了搭一座桥,想必也是没心没肺的两人了。不过对于流行歌的歌词,何必当真,时隔多年再次听到,依然有种久违的亲切,便已足够。

江美琪《那年的情书》,很少听,一直安静地存放在硬盘里。舒缓的节奏似乎很适合做文字的背景音乐。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思念还有,多少煎熬。”(《那年的情书》)

青春渐少,至于对过去的思念,忽而转淡。细算起来,我从没有寄出一封情书,自然也不会有人把它们保存。这一段青春的记忆,就这么悄然吹散。

“你是否也还记得那一段美好,也许写给你的信早扔掉。]这样才好,曾少你的,你已在别处都得到。”

以前认为这是无奈,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是这样才好,免去痛苦纠结,情深几许,独自缅怀。

还有龙宽九段的《没人会像我一样》和幸福大街的《乌兰》,当年几乎是同时听到她们的歌,后来贝贝告诉我,她们两人一个是小时候的楼下邻居,另一个现在就住在她隔壁的小平房里,吃惊之后,不禁大笑。

“在离你很远的地方,习惯了独自成长,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对你如此渴望,四处碰撞无法遗忘,只是为了知道,多年来我在你心里的重量。”(《没人会像我一样》)

独自成长,自说自话。其实在别人心中,或许早已不存在什么分量,只是自己的这一份,始终难以割舍,放下之后,重又拾起。爱情的痴与执著,莫过于是。惦念的,撕扯的,天荒地老,不知所终。

“那些天使,挥舞着翅膀降落在身旁,你却要飞走的呀,无声无息,千年也过去了,你在我身边,却只有一瞬间。”(《乌兰》)

面对时间以及永恒之物,爱情显得脆弱而虚无。这一点上,爱情与生命本身并无二致。我们的爱情不够伟大也不够轰轰烈烈,它的意义如同我们自己的生命,哪怕千人一面,也要自我珍惜。张洪量唱到:“为何会爱上你,连我自己都不能了解,我是多么的想你,多么的想看到你,你明知道我还在迷恋,昙花一现的那夜。”(《昙花》)所谓爱情的灿烂光华,只在弹指之间,却足以照亮生命的全部。

最后一首歌是张楚的《结婚》。我曾经几次写到这首歌。因为喜欢,也因为疑惑。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张楚是一个不错的诗人。

“在空旷的星河下想你
那个在风里游弋的光影是你
在晚风吹起发稍的时候
只留下一个消瘦的是你
在地平线上飘过的太阳车
满车是我的怅惘
你要奔去何方
再载我一片痴心妄想
燃不尽的西边残云
焚化了最后一张笑颜
那个不再回首的背影
拖过一道玻璃大墙
在你走来的那天
一只梦里的流萤
在捕捉你的眼光”(《结婚》)

这首歌的名字本来叫做《太阳车》,董虹演唱。后来张楚把它收进《造飞机的工厂》,变成了现在的名字。对于它,我并没有更多的话要说。其实我根本无法从音符与歌词中捕捉到歌者的思绪,只能飘忽地感受爱情的意象与悸动。情歌几多,情深几许,在歌声流转间,撞击心田。

乐逍遥 发表于 2013-8-18 15:38:25

呵呵 看见这个题目时 正打算下线 笑了笑 静下心 看过了全文 :)

凉茶 发表于 2013-8-18 15:38:29

我先点击了帖子右上角的“小、中、大”中的“大”,很痛快地一口气读完楼主的帖子,写得非常棒。从几首留存在记忆中的情歌,道出了人之情爱与情感的遣倦。

日子一天天过,终究归于平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征文】情歌几多,情深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