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迷 发表于 2013-8-18 21:16:07

蓝印花布 --谢谢大匠

    文章简介:x蓝,越旧越美。对于许多颜色来......第一次见到手工蓝印花布的制作,......过了些年,各式各样的蓝花布多了......我也因为云南那次和蓝花布失之交......



x 蓝,越旧越美。 对于许多颜色来说,时间的累积只能增加磨损,令它们显得颓败和不堪。旧蓝则别有味道,恍若陈酒,或老去的亲人   –祝勇

第一次见到手工蓝印花布的制作,是20岁在云南的一个偏远小镇上,一平铺的瓦房,宽敞的院子里放着几口很深的大水缸,当地的几位妇女头戴蓝花包巾,身上穿着粗布衣服,围著和头巾一样颜色的围裙,在水缸边上伸手捞起放下缸里泡着的棉布。我只大体知道他们在染布,因为当地的扎染很有名,但是具体怎么操作不得而知,想和她们交流问一下,可当地的口音我又完全听不懂,只能从她们热情的上摇下摆,用手擰的动作中猜出,泡完水后要扎起来晾干。扎染,扎染当然要扎起来。我只能无奈的回头,想买一块带走的愿望也没法沟通实现,看着院子的麻绳上挂着的一片片蓝白相间的棉布随风起起落落,这么多年这一幕就劃在了脑海里,我只叫她蓝花布。

过了些年,各式各样的藍花布多了起来,经常也看到朋友拿出几块来当装饰,问由来,都和我一样茫然不知,有在旅游时买的,有在网上淘的,但都是英雄不知出处,所以还是叫蓝花布。

我也因为云南那次和藍花布失之交臂,而又一直都没有搞清楚,所以看到什么都觉得不如当年的那些藏在小镇上的蓝花布好看。

liang79t 发表于 2013-8-18 21:16:10




直到这几天看到大匠在整理他11年的书时,用来做背景的布竟然是块蓝花布,想他肯定懂,于是冒着把整理书的帖子打歪楼的风险,还是向他讨教起了蓝花布。开始觉得大匠应该是个严肃,古板像古画里走出来的仙风道骨似的人物,所以跟他的帖子战战兢兢。没想到正好相反,他很很随和,说话幽默,好玩,还是个喜欢抽烟斗的现代人。

他说被我叫了这么多年的蓝花布的学名是 蓝印花布,再古一点的名字,叫“夹撷”。 “缬”是指被染的织物,“夹”或“染’是印染的方法。还又帮我拍了几张他的另外一块手工蓝印花布让我对比参考。果然像介绍上说的,这块手工蓝印花布有特有的花纹—冰裂纹,是因为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会形成裂纹而产生的,而机印花布或者没有采用传统技艺的印花布则蓝白分明,不会有手工的痕迹。真真正正的帮我科普扫盲了

而关于制作过程,大匠介绍的,终于让我明白了在云南时看到的那些女人是在干什么了。他说,蓝印花布分广义和狭义,他的那块手工蓝印花布属于广义的扎染,是把布画上图案,然后捆一块扎紧了,放在天然植物颜料里染色。这种植物叫蓝靛草,这可以入药,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蓝印花布通常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味。而我看到那些云南妇女一次次的把布从缸里捞出来放下去,是因为一块棉布要变成蓝印花布,要先
下缸20分钟,然后取出氧化、再透风30分钟,一般需要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才能达到满意的颜色。而那些挂在麻绳上随风飘起飘落的蓝花布,则是在进行最后的工序,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最后显现出蓝白花纹。

温莎伯爵 发表于 2013-8-18 21:16:13




关于蓝印花布的书

大匠还给我看了他的一本叫蓝印花布的书,一本连字都是蓝色的书,里面有专门介绍山东蓝印花布的章节, 山东蓝印花布的俗称很好玩,叫“豆面布”“花点子布”“石灰花布”

而染料也是由最早的土靛染色,(色彩是正宗的靛蓝,即使破旧颜色也会依然清新质朴)过渡到硫化元染色 (颜色接近黑色)而六十年代则是硫化蓝染色(颜色是紫蓝色)

让我想到刚找到的祝勇同名散文里写的“现在的织物,大多与化学有关,化学消解着生活中的诗兴成分。往昔生活的一切,都简单的取自大地,他们有着诗一样的名字,而被化学泡制的物质,名称里却无不包含恶俗的词根。”

师傅领进门,我又好奇起了蓝印花布的雕花版。大匠给我的另外一个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的网站上,有漂亮,精细的木雕花板图片,书里也有描写“雕花版的复杂惊心动魄,我指的是制作过程,与印制结果的简洁明快形成反差,如同一堆华丽的修辞,最终指向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但是雕花版的繁复显然是不能省略的,刀刃的每一个走向,都与最后的图形有关。他让我们看到简洁之美,并非凭空而来。我从雕花版中看到了蓝印花布于手指的苛刻要求。”




雕花版.jpg (212.87 KB, 下载次数: 0)
   
2012-2-2 19:18 上传图片来自于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蓝印花布 --谢谢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