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avr 发表于 2013-8-18 21:31:03

读如石先生《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的几点感想

    文章简介:忘了是在看一个什么帖子,当然不......经常一个人去爬山,爬的多了,会......也经常一个人去读书,在山间,在......这一点,书确不如山了。经常一个......如石先生的这个贴子的题目是:快......第一自然段中,开句说他曾看到一......从第一自然段中也可以看出如先生......在如先生的下边的论述中,虽然叙......



x



原贴:
    忘了是在看一个什么帖子,当然不是在烟台前线,前线论坛没有這个深度。像是在8264吧,或像是某个户外購物网站。還是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可见我寡闻少见的可怜,终究也只是拥有了一方“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看电影名字《荒野生存》就很吸引我,冥冥中我的另一面真实,知道也终究是我一个逝去的梦。年少时没有实现的能力或胆识,不惑时已尘世缠身了。电影中主人公在弥留之际,用顫巍巍的手写出了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悟语: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而他一向是厌恶尘世的,因此孤居荒野,最终误食毒草丧失了年轻生命。
    经常一个人去爬山,爬的多了,会有孤单的惧怕。有打小兒胆少的缘故,也有山幽林深的莫测。向往能有几个伴,路还是要自己一步步走下来。心灵对伴的寄托,更多是情绪上地互动。空间的幽深,因为共同多了几具躯壳,变得丰盈有了温度。
    也经常一個人去读书,在山间,在林间,在池边。書是很好的伴,但毕竟缺少了互动。你可以轻易进入它的领域,但它已自封而不再迎合你做丝毫改变。
    这一点,书確不如山了。经常一个人爬山的,偶尔会去“读”山。山就灵动了起来,布满着经世命理。你的思想也活泛了起来,伴随着山风枝叶舞蹈。有时,很静,风歇、树止、山寂。思想空泛了,思绪停止了,心灵确有若神明般洞透了。山有这种顿悟的瞬间,书便很難达到。
    这个时候,读书的人有就想伴了。


如石先生的这个贴子的题目是: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這应该是他想写的文章的论点吧?
   
   第一自然段中,开句说他曾看到一个好的贴子,同时说明不是在烟台前线(看的),而且用了个因果关系的连句:“(因为)烟台前线没有这个深度!”我没进过什么读书会,更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学功底,想必这如石先生也是烟台前线的老客,当然也是一名版主官员吧,只是你身在烟台前线应知,其中的芸芸众生,水平难免参次不齐。如果说烟台前线在某一方面没有深度倒也有情可原,不知如石所认为的‘前线论坛没有这个深度”的命题从何而来,观者真的没在你下边的行文中有所见对此命题解释的支言片语!
   
   从第一自然段中也可以看出如先生是有些学问的,比如看过8246,也看过《荒野生存》,可是在行文中没看出他到底看了个什么贴子,只是可以理解为先生看了《荒野生存》才对其中的“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情有独钟?其中更是用了鲁迅先生的《少年润土》的结尾句: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个小小的自然段落,寥寥数语展现了如石先生的知识面是如此之广。吾本人深感不及!但说到此也不明白,怎么和“前线论坛没有这个深度”挂上钩了呢!
  
   在如先生的下边的论述中,虽然叙述有简,但也算为了证明题目论点而做出努力了,至少没有肉也有骨吧!  

alvinfong 发表于 2013-8-18 21:31:07


红酒迷好,对这个名题: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我并没说不好,暂且也没必要探讨它的是与非。我只是对如石先生的语言逻辑和其中的部分行文观点提出点个人看法!相信如石先生写此文的本意是好的,但其骨子里是不是透出了另一种思想呢?值得商榷!

eva00y 发表于 2013-8-18 21:31:10

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如石先生《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时才真实》的几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