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尚杯”【我与书的故事】3号作品:繁华处的单向街
x 很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单向街书店位于朝阳区蓝色海湾的新店。要知道,这是北京60年一遇的高温,2010年7月8日,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晚上新闻显示:今日摄氏43°,有公交车自燃,无人员伤亡。)推门进入的一刹那,从心底失望,怎么这么小,这就是传说中的单向街吗?这就是许知远的根据地吗?
还好,有一些冷气。伴随者小Z进来便找个椅子坐下扎进一本书里,而我自知在北京的时间有限,争分夺秒,在十几平的空间里搜索并记录想要的书。现在《悲观主义的花朵》、《特别的猫》、《波伏娃:激荡的一生》、《白夜谭》、《除非灵魂拍手作歌》、《送你一颗子弹》、《记者不写新闻》这几本书已经躺在我书架上了,《鲤.上瘾》、《呼兰河传》、《读城》、《雪中足迹》、《城记》也列入书单,择日买进。
爱书,与书为伴的日子,宛如天堂。轻声对小Z说,我去二楼啦。顺着楼梯轻轻上楼,也是顶多20平米不到的空间,白色的沙发白色的茶几白色的书架,散散乱乱的堆放着各色书等,大多是过期的杂志和单向街出版的自己的书,当然还有一面书架都是著名的企鹅出版社的原版书。之前,对许知远个人的兴趣多于他的文字,知道他是北大才子,是经济观察报主笔,是单向街书店的股东之一,在他博客里零零星星看他的文字,关于历史关于台湾关于时代的焦虑和忧患,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算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
如尼采所言,批评家生活在精神王国的最底层。对批评性的文字保持本能的谨慎,对许知远先生的文字和书也没有想要拥有的愿望,在他的书吧里,要了一杯奶茶,享受难得的这份宁静,翻看他之前的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等,看一个年轻人从愤怒到成熟。当一个人不愤怒了也就成熟了,温文尔雅是成熟的一大标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