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希望---小记西窗第八期读书会
文章简介:坐在平遥古城靠窗的餐馆里,捧着......从平遥回来,马不停蹄的家长会,......十一岁时,放学的路上,捧着每月......再读书,无非兴趣爱好,A4版的......行走中结识友的文字和西窗推荐的......一个冬日晴朗的午后,面对温暖的......http://pn.......x
P1000368.JPG (112.54 KB, 下载次数: 0)
2011-11-27 15:29 上传
坐在平遥古城靠窗的餐馆里,捧着一罐热腾腾的刀削面来不及吃,我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联系着胖子和红酒迷,商定西窗第八期读书会的场地安排。对面的伴儿两眼直勾勾的看我,调侃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参与了读书会?我微微一笑,不做解释,更无从解释。
从平遥回来,马不停蹄的家长会,继而驱车前往开发区参加胖子召集的读书会。这是一次早有预料人少且特殊意义的读书会。气定神闲的坐下来,闲谈的氛围竟让思绪包罗万象。名字略显高雅的读书会,曾几何时,被我所见的为形式为内容所纠结,为自己读书的浅薄所畏缩。而后来,我蓦然发现,竟然重拾起了N年前的读书生活,婉拒了用四肢行走的历程。
十一岁时,放学的路上,捧着每月一期的《作文选》读的入迷,那曾是父亲为提高我作文水平的硬性任务,但他不曾想到,那些短文成了我打着手电筒趴在被窝里的爱好。十四岁,爱上邓丽君那些美麗无比的歌词,却被父亲明令禁止说那是靡靡之音,被禁止的总是会觉得无限的好,比如《金瓶梅》比如《西廂记》。那时读武侠小说,读琼瑤,岑凯伦笔下的爱情。十七岁,成了一个早期的文艺女青年,一本子一本子的写诗,一脸深沉的忧伤。读汪国真,读林清玄,张爱玲,三毛。参加身边同学师长的書籍签售會,梦想成为作家,希望里满是生活的期许和等待。二十一岁,工作需要读旅游咨询,游记。二十六岁,生活的负担成为全部,读书似乎遥远成了奢侈。仅有的阅读是讲给儿子听《格林童話》《四大名著》《一千零一夜》。三十六岁,闲置时间用來盲目的行走,读得最多无疑是网络和攻略。提笔竟然达到忘字程度的恐怖,于是,每一个静夜里,强迫自己写字,哪怕是流水帐,希望找的回曾经有過的思想光亮。梦早已在艰难的抉择中碎成了瓦砾,希望便一点点的磨砺成了虚无。越来越少,越来越小。
再读书,无非兴趣爱好,A4版的各类杂志,菜谱,茶道,香典等实用书籍。希望枯燥平淡的日子有些小乐趣。后来开始买书,从书店到当当,从推荐到喜好,大本的书,也可能只是睡前安眠药或是卫生间的简短一瞥,仿佛拥有了就可以慢慢的读,很多书甚至还是新的,摞的很高,只有借来的或是用到时才会急三火四的读完,消化不良的紧张感演变成快感。以书会友,停留在精神層面上的高调子,不谈也罢。褪去青涩之后,不再读难懂的什么西方哲学史,什么尼采,罗素。宁愿把时间花在什么漫画,鉴宝,插花家居类书籍上,甚至读《女人成功的奥秘》。少了條条框框,多了几分随意,随手翻看兒子的连环画,才会发现,最初的美,原來这样的打动人心。
行走中结识友的文字和西窗推荐的书籍,开始让我明白,我思维如断流的河,干涸已久,脱节已久。蓄满清泉谈何容易,学习与交流成了我最所希望的头等大事。从战战兢兢的拿起书到坐在读书会的场合里,曾经是多么的心虚和无知。对面的你我他饱读诗书,才思泉涌的那一刻,我無比的热爱起这样的碰撞所产生的后效。继而为读书会做点什么的希望愈发强烈,这种希望无关風月,无关热闹,只是希望,希望读书的氛围不被消磨和淹没,希望坐在一隅静静聆听的渴求,希望分享彼此读书的心得和感悟。希望一期一期读书会的成功延续,更希望它给我的生活带来精彩無限。
一个冬日晴朗的午后,面对温暖的阳光,品尝刚出炉的菜肴和那杯苏醒过来的红酒,聆听和交流的同时,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如空中小蜻蜓上下翻飞。我知道,读书的初衷都会浅显到深刻,深刻之后回到浅显,正如生活本身,我们总是会力求从深刻里说出个一二三,其实到头来空手来空手去。读书和做人,难道不是一个道理?读书会,何尝不是一个道理?拘泥于形式和非议,必要何在?读书会本身就是一本书,要读好,那就用最简单的办法最简单的心。
我多么希望我所希望的不再只是希望!
http://pn.51t.com/16/25260/68409/91345993.mp3
写得很真诚,让人感动。
2.jpg (221.04 KB, 下载次数: 0)
2011-11-27 15:36 上传
1.jpg (184.06 KB, 下载次数: 0)
2011-11-27 15:36 上传
3.jpg (187.2 KB, 下载次数: 0)
2011-11-27 15:36 上传
【EN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