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而无念——我的第一次读书会随笔
文章简介:好奇的事情就喜欢走进去观望。读......做个心素如简的女子曾是学生时代......以宇宙为中心的生命观,以生命为......佛用慈悲的心任万物随其自然。而......一个人外在的模式与内在的修养是......随思绪任意键盘无厘头的码字,想......有情而无念。抓住当下每一刻,用......x
***
好奇的事情就喜欢走進去观望。读书会一直都是自己所好奇着的,所以在sunny倡议的“理想的下午”读书会便有了我的积极加入。
做个心素如简的女子曾是学生时代终始贯穿着的一个念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的这句话恰好对应了我那时的心态理念,于是那時的我疯狂地痴迷上了买书看书。如石在分享他的《纸上谈戏》时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总是要去坚守一些什么”,坚守对于那时的我付出的代价就是一次大的危及生命的休克。因为长期克扣自己的伙食费去买书看,饿肚子似乎成了學生时代的家常便饭事,直到我连續晕眩一周直至晕倒不省人事差点丢了性命,才被家长发现并强行制止。母亲每每说起此事都会为我那时的迂腐少根筋而后怕,可是我却始终不曾后悔过那时的行为。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磨砺、沉淀的。只是长大的我们不该再犯年轻时一样幼稚的错误。经历本身不就是一种获得吗?
以宇宙为中心的生命观,以生命为重心的價值观,以价值为重心的超越观,自恃清高的我一路跋涉而过。在现实营造的境况里,屡屡受挫、摸打滚爬后,让自己不得不俯首示悟: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什么,那我先学会适应好了!心境地改变,尽管没有影响到心中對书的那种痴迷,但是对于书的取向和感悟却真正发生了变化。有对庄子的喜欢到对孔子的赞同。庄子讲求天地融合,怎么保持内心的平和。可是那种“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乎?蝴蝶之梦為周与?”分不清自我的过分羽定状态让坎坷多磨难的我不敢过多探究。人活着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使命。孔子的人与人、人与大自然怎样融合,更好地活着,在红尘俗世中倒是给了我更多的启迪。这点我想胖子在看《万历十五年》时,或许感悟会是更多。
佛用慈悲的心任万物随其自然。而道呢?大道亦是自然,悟到哪里道就在那里。Sunny在她的《建筑使人感觉幸福》的最后用了《心经》作为结束。在聆听《心经》时,偶然对视了婉儿的目光,想起婉儿说:她是跟着爱来到读書会的。眼前顿时浮現用“孚”(信用)、“安”(安全感)、“心”(诚心)、“友”(友谊)四部分组合而成的繁体“愛”字,一股暖意悠然而升起。久違了剎那间的那种感觉!
一个人外在的模式与内在的修养是息息相关的。禅悟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沉淀过后,当有一天我能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时,我不敢说那时心境下的我是否恰恰只在《庄子》间,不关执着事,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平和回归,真正圆了我的旧日梦。想来也不枉大匠在印章中赋予西窗的這种境界:“静水深流,真水无香”。
随思绪任意键盘无厘头的码字,想说的話似乎很多:哪怕只是做为围观者唉山人罗列的禁书之惑;哪怕只是做为外行人听海云姐的数学天书,哪怕只是做为现代派叹大匠给予的文史国粹。与我,更多的不是获得了什么,而是当下那一念的触动。好奇的就融进去,满足了再跳出来。读书会本身并没什么,只是给惺惺相惜的喜欢读书的人相互拜会寻找了一个理由和机会。但是拜读一本好书却因为读書会的展開而增加了一份深深地渴求。
有情而无念。 抓住当下每一刻,用心去读書,读好书,平稳去走路,走心路。惟愿能够真正回归生命的本源,让生命體现蕴藉,最终獲得完美的人生。行走在这样求知的心路上,我,愿意!
我坚持看完了,很累眼。曾经的你离现在有多远?!
2# 小贩
很远很远......我越来越适应这个社会了,可是潜意识中的那个真实的我却始终未曾远离,所以再远我也还是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