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凤琼玲 发表于 2013-8-19 15:15:11

说说读书

    文章简介:写下这个题目,我就开始打怵。之......关于读书,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的分......如何看待读书的问题,仁者见仁,......读书的方法林林总总,因人而异。......



x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开始打怵。之前要寫,一半因为要交作业,一半也有写写文字的冲动。原想随便一侃,哪知动起手来,竟有点“学业久已荒疏,拈笔犹如马棰”的感觉,足见受八股文毒害太深,已经不会写点儿别的东西了。看过几位朋友的帖子,有不少体会是自己要谈的,不想再重复,原本打了个腹稿,已经被冲的稀里哗啦。这两天与杜康为伍,一脑子浆糊,明天还要下乡,干脆想到哪儿說到哪儿吧。。。。。
    关于读书,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的分析评说连篇累牍,或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为读书人指点迷津,不外乎告诉人們,读书是为了增长才识学问,读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谈读书》中说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按照他的说法,所谓“读书乐”之说需要这么理解:独处幽居可以怡情;高谈阔论可以傅彩;处世判事可以长才。培根还恭维读书者说:“练达之士虽能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但纵观全局筹划,非好学深思者莫屬。”他的观点与中国那句老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惊人的相似,读书的意义可见一斑。
    如何看待读书的問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是一种习惯也好,說是有功利目的也罢,终究是“开卷有益”。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读書,若想读好书,就应该做到读书、讨论、作文三者的统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西窗剪烛】版塊开办读书会好像是暗合了这个规律,先把爱好读书的人吸引进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再用读书會这种形式,为大家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最后布置一点儿作业,分享一点儿心得。
    讀书的方法林林总总,因人而异。甭管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书终归是为人所用,正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不同的书有不同的作用,读书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下药”。读史使人明智,吟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