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dccc 发表于 2013-8-20 16:26:14

天下诸儒 鲁生为贵 ——兼论项羽死后为何谥号为鲁公

x
天下诸儒 鲁生为贵




——兼论项羽死后为何谥号为鲁公

   


一,齐鲁之邦


      今天我们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不知山东人是否都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自豪与骄傲!能有这种美称,真是我们一笔金不换的历史财富。先前在《史记中提到的几位胶东王》中说了伟大的齐国的来历,看看齐国历史上那些杰出的人物,哪个不是耀眼地明、烁烁生辉?
      今天,我再接着大概说说鲁国。
      当年齐国与鲁国的分界,大致以泰山为中心。泰山以北以东是齐国,都城在现淄博的临淄区一带,我们烟台这边在齐国境内;而泰山以南,包括现今的河南、江苏、安徽一些地方,便是鲁国,都城位于现今的济宁市曲阜。
      鲁国与齐国基本是同时被封。《史记》认为是周武王封齐鲁,而后世考证、并且广泛被现代史学家接受的观点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封齐鲁。
      不管是谁封的吧,反正齐与鲁是封了,而且远在周朝,很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齐鲁两国的第一代国君。齐国国君在《胶东王》中讲了,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而第一代鲁国国君的地位更加高不可攀,连姜太公老人家见了也要下拜,他就是千秋美名不朽的周公旦。
      史称西伯的周文王姬昌,据说共有十子,其中第四子为姬旦。古时女人的地位很低,哪怕贵为周文王妃,也是无名之辈。所以,周文王这十个儿子到底是几位母亲所生,各自的母亲是谁,到现在也是一笔糊涂账。今人越想知道,周文王大人越是不说,真想难死谁!
      所以,这方面的材料就很不牢靠。咱们只能冠以“据说”二字。
      据说,姬旦与周武王姬发、康叔是同母所生。《史记》讲,姬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但是,即使周公在十子中很出众,他却不是长子,所以,只能做个臣弟,做不了大王。

金少 发表于 2013-8-20 16:26:19





二、一饭三吐哺的周公


    周公这位臣弟,当得端地够格。他“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而且,周公本人“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周武王灭商之后,曾举行仪式诏告天下,在仪式上宣读的那篇告天下书,在《尚书》中有完整的版本,据说读之令人震撼,相当了得(我没读过,嘻嘻)。
    这篇题为《牧誓》的大文,就是周公亲笔所作。仪式中,周武王立于高台之上,右边站着周公旦,手持大钺(一种古代兵器,类似大斧);左边站着周武王的另外一个弟弟召公,手持小钺。兄弟二人紧紧护卫着周武王。这即是一种威仪,也是一种相许:虽然天下初定,大哥您放心。如果有人敢对大哥怎样,我兄弟二人就拼了命保护你。
    周公作为一代大政治家,说没干过杀伐之事那谁信呀。但是,这人基本是位明智仁义的统治者,他是周朝德治天下、敬天保民统治思想的创立者与最初实践者。所以,后人提到他,除了敬意还是敬意。
    周公统治方式如何?下面讲两件小事。
    商纣王自焚之后,商朝的贵族却没跟着他一起走,而是活了下来。商朝是奴隶社会,这些贵族说白了全是奴隶主,是一大堆寄生虫。
    怎么处理这些家伙?周朝的办法很仁义:一个不杀,让他们全活下来。
    这批人,后来还随武庚叛乱。周公亲自率兵上阵平叛,那批商朝贵族又成了战俘。
    这回该杀了吧?当时周武王已病逝,周成王年幼,国家的事儿都是正值壮年的周公旦说了算。留这么多麻烦干啥?举刀一杀,一了百了,多好,而且,也节省管理成本!
    周公却不是这样想问题,他仍然不杀他们。当然,为了防止他们聚众反抗,也不能让他们分散居住了。周公决定在首都洛阳附近新建一座城,将商贵族迁来此居住。
    新城建好了之后,周公又让原来商朝属国奴隶盖了宽敞的房子。每户搬迁过来的贵族除了分房,还分了土地,以供耕作。
    这座城取名为成周,就是后来卫国的首府。
    周公封了自己的小弟弟康叔做卫侯,嘱咐他道:你来管这座城,要尽心尽力,要把城中商人(前商朝贵族)当做自己的子民。对他们要宽厚,行仁政,要轻惩罚,尤其不要枉法杀人。
    对敌人有这样的心肠,真仁者也。
    后来,周公被封到鲁国。但因为他要在洛阳协理国政,不能到封国就任,他的长子伯禽代他管理鲁国。伯禽临行前,周公训诫他道:“我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伯禽谨遵父训,果然是一谦谦君子。
    这样的人为鲁之国君,鲁风如何,就不需问了。

肥彬BF 发表于 2013-8-20 16:26:27

花姐啥时开始研究历史了。还颇有深度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下诸儒 鲁生为贵 ——兼论项羽死后为何谥号为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