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觊觎崆峒岛
x 英法觊觎崆峒岛崆峒岛是烟台市区海中的最大的海岛,风景秀丽,地位重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英法两国对该岛产生了觊觎之心,想要将此“永租”霸占。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二十九日总理衙门收到山东巡抚譚廷襄报告称:法国领事发达生照会烟台登莱青道崇芳,法国水师提督普尔敦已经在崆峒岛上择地建房,以“堆贮煤水并一切器皿”,并承认未提前与中国官员讲明,法国人声称:欲“永租崆峒岛小山”,愿意出公价购买居民的土地,只待拨款一到即可支付云云,请崇芳出公文给当地官员告知此事。崇芳认为,该岛距离烟台口岸毗连,仅相距十余华里,不便拒绝,便不顾该岛属于宁海州(牟平),并非约定的开放口岸的情况,同意了法国领事的无礼要求。
当年八月十三日,总理衙门分别行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和山东巡抚,谭廷襄,认为法国人在口岸租地,条约有明文,不便阻止,但是崆峒岛并非口岸,不宜租给;而且海岛租给外人,“恐将来为负隅久据之计,不可不预为防范”,要求登莱青道彻查此事。经查方知早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水师总兵伯爵海移就已经在该岛“暂住”了,且五月初九,英国领事马礼逊就曾照会登莱青道,但上报山东巡抚后未报总理衙门。宁海州知州王赞思奉命,从清泉寨海口亲自登岛调查,发现法军系在崆峒岛之南的小山“望鱼台”南麓占地约十亩,建筑木板房五十余间,并发现英军系在崆峒岛以西十余里的“担子岛”上建房,不许中国官民靠近。
总理衙门得报后才知道六月时法国公使哥士耆到总理衙门要求租岛时所说的“山东登州之芝罘岛已被英国人在彼建筑房屋炮台,意欲占据该口,则法国必另于附近别岛占据”,以及前次法国领事照会中所谓“中国官员给给英国一山”云云,乃确有所指。而清廷官员在事后一年多才确知此事,其效率之低,固不待言了。
总理衙门只好设法阻止,却不敢当面交涉,只好声称此乃崇芳办事有误,要参奏处分他,以期英法能有顾忌。后数年,英法纠缠于在烟台山租地之争,没有专门提出此事。同治四年十月初二,法国公使翻译李梅致信恭亲王奕訢,旧事重提,声称要在崆峒岛建立疗养院,给法军治病。初八日公使伯洛内(Henri.De.Bellonet)又称要答复国内,催促奕訢回复。恭亲王居然答复:“上年英国大臣亦提及欲在该处租岛建房,本衙门未即允租即作罢,此次贵大臣欲租海岛。地方官从前虽未阻止,亦未允租,今此件与英国事同一律,所有贵大臣商办之处,未便与英国办理两歧”。原来总理衙门的解决办法是奉劝法国人“毋庸再行照会,致本衙门显有阻止之迹”,采取鸵鸟政策,假装不知道,以便于侵略者行掩耳盗铃之事,还美其名曰“婉辞”,不禁让人哭笑不得。
1866年,法军撤兵,在岛上仍保留了半亩坟地、十八个坟茔、旗杆等,留了一个看坟人,每有法国船只经过,即悬挂法国旗帜。光绪二十六年,看坟人赵邦文与岛民王余全因捕鱼等事发生纠纷,烟台法国领事韦历奇(J.P.Wake)行文登莱青道,称“全岛已属法国三十余年”,要求在岛上出个榜文,“使众均知为法国之地,勿得任意骚扰。”登莱青道不胜诧异,遂向法国索要文契,法国领事拿不出,遂不了了之。次年八月,一法国兵船在岛上另立长旗杆,登莱青道行文北洋大臣袁世凯、外交部、法国公使,要求拆除。法国公使回复云,此旗杆仅为更换坟墓标志,并无他意,如中国不能释怀,可在旁边另立中国旗杆云云,此事又不了了之。
1945年10月,八路军跨海强攻崆峒岛,将该岛从伪军手中夺回,崆峒岛才真正的回到了人民手中。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的历史。
马未都说,库页岛自古是中国领土,金元明清都给予了管辖,连名字都出自满语,今天俄国人在上面耀武扬威;夏威夷岛自古绝不是美国领土,连美国人自己到今天都承认;马尔维纳斯群岛自古也不是英国领土,英国人并不糊涂;没有任何一块领土是靠谈判获得的,这就是历史。
边界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