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 发表于 2013-8-20 21:12:58

六代人曲折的藏书故事——过云楼传奇。。。

x



 5月5日,北京匡时 “过云楼”藏书全国巡展杭州站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开幕,吸引了当地众多专家学者、媒体和古籍爱好者到场参观,并获得了普遍的肯定。

   著名美术史家、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崔富章、雪克,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等古籍界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莅临现场,观看展览并与公司领导进行了交流。
    本次展出的重器“过云楼藏书”自清道光以来凝聚着六代人的心血,顾家将之视若珍宝并终年秘藏,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其中四分之三也已于上世纪转归于南京图书馆,只剩这170余种,近500册,是唯一还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

   著名美术史家、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和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雪克在现场观摩

  此次展出为人文荟萃的杭州再添一道靓丽的美景,引发了杭州藏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特别这部全世界部头最大的宋版书、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共四十册)更是成为了展场的焦点。另外同时展出的还有名重天下的孤本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元代刘氏日新堂、明代毛氏汲古阁等藏书家和出版家的珍本;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等大家批校手迹,这些在民国时期就已是千金难求的国宝级藏品。

  除“过云楼藏书”外,北京匡时在杭州还展出了“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中见证清初文坛盛事的《种菜诗唱和诗册》等原作。这份由浙江吴氏家族珍藏三百年,由十四件作品组成的标的,呈现了吴之振、吕留良、黄宗羲、陈廷敬、王士禛、梁清标、汪琬、尤侗等当时五十余位政坛、文坛、朝野巨子的相与酬唱,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纪中国鼎革之变背景下的一段历史往事。整组作品流传有序,品相保存完好。尤其《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册,以及禹之鼎《橙斋先生像》等作品中的唱和与题跋,为我们保留了当时诸多遗民中的文章巨子如吕留良、黄宗羲等人的珍贵墨迹,并透露出珍贵的历史信息。

  据悉, 5月8-9日,北京匡时2012春拍精品展暨“过云楼藏书”全国巡展将奔赴下一站上海图书馆举行;5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瑞吉酒店举行精品展;5月31日至6月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预展,6月3日正式举槌开拍,敬请广大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关注!



PP狂人 发表于 2013-8-20 21:13:05

http://img1.artron.net/news/201205/2012050407083145833.jpg
苏州顾氏家族主要收藏人物关系图

  “据说这十四条‘宪法’一开始就被标在过云楼门楣之上, 以警示子孙后代。”苏州大学图书馆的罗凤莉记录道。这就是顾文彬写的收藏书画十四忌:霾天、秽地、灯下、酒边、映摹、强借、拙工印、凡手题、徇名遗实、重画轻书、改装因失旧观、耽异误珍赝品、习惯钻营之市侩、妄摘瑕病之恶宾。 顾文彬深知自家所藏书画的珍贵,怕自己身后这些历尽心血的书画遭遇不测,便在有生之年给子孙定下了上述的书画收藏的十四忌。除此之外,顾文彬还定下家规,本家族所藏书画的继承人必须是学识和休养并存的优秀子孙。

  钱庸回忆,爱子顾承的去世给顾文彬打击很大,过云楼藏品的收集也一度中断,顾文彬过世后,遗留书画及家产被拆分传予三位儿子,顾承一份再传其子顾麟士。顾麟士此时已逾25岁,他通过古董商掮客调协,把传于另几家的过云楼书画陆续购归、继藏,避免了拆分流散的危局。




                              


顾鹤逸(顾麟士)在怡园
  “过云楼在顾麟士的手上不仅成为书画收藏上千幅的藏画楼, 同时也成了集藏宋元旧刻、精写旧抄本、明清精刻本、碑帖印谱800余种的大型藏书楼。其中最为难得的是自清朝以来就在藏书界极负盛名的宋刻《锦绣万花谷》,曾属季振宜所藏。《锦绣万花谷》一书自清末以来在藏书界极负盛名。”罗凤莉谈到,“《锦绣万花谷》是一部类书, 类书的史料价值主要是保存佚传古籍的一些片断。而一般说来,越早的刊本文字的错讹会越少,保存下来的佚传史籍也越准确。所以,这部宋刻《锦绣万花谷》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况且即使不考虑这些具体的研究利用问题, 仅仅就其文物价值而言, 这样一部宋本书, 也是无以估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代人曲折的藏书故事——过云楼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