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结之七——“23干”(原创)
x“23干”
我们都不会忘记,1999年11月24日,一个让人心伤、惨痛的日子。由烟台开往大连的“大舜”号船遭遇风浪出险,全船三百多名乘客只有二十六人幸存,而后整艘船沉没,从出险到沉没前后仅七小时。这是自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大的海难。
。。。。。。
事故发生9年了,渤海黄金航线上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可大舜号上逝去的人们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祝愿他们在天堂安息。死者已逝,生者更要好好的活着,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生如夏花般绚烂,感念和憧憬未来的的生活,让我们珍惜生活,笑对每一天。
必须指出,在营救落水群众和打捞遇难者遗体过程中,驻烟海军某部功不可没。当时浪大风疾,船太大或者太小,都难以靠近“大舜”号。而驻烟海军某部的营救船的吨位恰好能够实施营救,加上该系列船船头大灯打开以后,亮度极高,洒向海面,照射如同白昼,对实施营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被获救的26人中,至少有15人是被海军营救的。营救任务完成后,参加救援打捞的某部官兵分别收到了社会各界送来的上写“怒海狂涛无所惧,一片真情救亲人”、“救援打捞功不可没,一心爱民堪称楷模”这类话语的20余面锦旗和120余封感谢信。
1999年12月底,在驻烟某部举行的总结表彰会上,数十名官兵立功或受嘉奖。其中现任烟台开发区某局局长的杨部队长荣立二等功。这个荣誉也让他在转业时,无需参加公务员考试,而直接进入机关工作。
就在这次表彰大会上,出了一个小插曲。驻青岛的领导机关派来的首长A将军当仁不让的参加了表彰大会。由于A将军从威海赶来参加会议,时间紧张比较仓促,其总结发言稿是我来起草的,问题就出在稿子是临时“拉郎配”写就的,未能打印出来。我将内容在了一张A4的打印纸上。其中这么写。。。。。。自岸上、水上、水下搜寻打捞“大舜”号遇难者遗体的工作开展以来,我部官兵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团结协作、通宵达旦,苦干加猛干,大干加巧干,搜救生还群众,打捞出遇难者遗体。。。。。。。
在读到通宵达旦时,他停顿了一下,问身边的同志:“达什么旦?是昼夜奋战吧?”然后继续读“。。。。。。苦干加猛干,大干加23干。。。。。。”整个礼堂的人都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分明在嘀咕“23干”,是什么意思啊???最后大家终于明白了,所谓?“23干”就是“巧干”,行书的“巧”可不就是就是“23”嘛。。。。。。
愿逝去的灵魂九泉之下安息!
呵呵,这个“23干”啊,我听捞钱说过。
听说过别的版本的大干加23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