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呼噜 发表于 2013-8-21 15:54:34

古代读书人如何谋生

    文章简介:x古代的读书人怎样养活自己?当......发达地区的读书人,还可以经商。......按规矩,卖字画都有润格,也就是......



x 古代的读書人怎样养活自己?当然最好有个正当职业,首选是做官。官银靠不上,就得自己想办法,最常见的是教书。还有一种職业叫师爷,给官老爷当幕僚,据说也很滋润,但多半被绍 兴的读书人包办了,别的地方的人插足很难。

      发达地区的读书人,还可以经商。但比较省事的挣钱方式,还是卖文鬻画,很接近做工卖手艺。卖文有兩种,一種是写书編书,一种是卖字,两种方式都有高下两等。自宋朝开始,出版就是一个发达的事业,出版商出書,很有市场。有市场的书,得有人写,有人编,这就用得着读书人了。水平高的自己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创作;水平低的,则编,把人家的东西拆开了重新组合,再加上一个香艳刺激的书名,跟今天许多书商干的活计完全一样。卖字也一样分高下,字写得好,有名气的,论幅卖,一幅字很多银子,当年苏轼一幅字就可以换几十斤上好的羊肉。没名气的,则给雕版者往刻版上写字,写上一堆,也能換几个银子。卖画,比较简单,只要卖得出去,都論幅,只是价高价低,差距相當不小。

      按规矩,卖字画都有润格,也就是价目表。就像店铺,什么东西什么价,一清二楚。只是卖字画,多半不按种类算钱,只算尺幅大小,越大,价钱越高。清朝卖字画為生的人,以扬州八怪为最,八怪之首,为郑板桥。现在的人知道郑板桥,多半是因為那幅被滥加复制的条幅:难得糊涂。其实,在八怪之中,郑板桥的字画,不算最好的。但是郑板桥正经的进士出身,做过几任知县,丢了官,跑到扬州来卖字画,太有个性,想不出名都难。他卖画的宗旨只有一个,论尺给钱,只收现钱,交情少套,概不赊欠。不吃官饭,无需讨好,休论马屁,这讓郑板桥有了生活的自由。

      读书人,得先有本钱养活自己,才会有这样的底气。

转自网络

雨过天晴 发表于 2013-8-21 15:54:41

关键过去的读书人,读的书比现在太单一,所以就不能做别的了

momoxlr 发表于 2013-8-21 15:54:44

其实老郑并不糊涂,他很清楚“原县长”在当地卖字画,效益肯定不错,也就不用象老陶那样忙着种豆、闲着写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读书人如何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