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破烂
x 继续美好的回忆:我小时候,政府不允许个人开饭店做买卖。所以,那时的饭店,一是国营,二是集体。国营一般都是大饭店,其实也大不了哪去。集体多数都是小饭店,且多数都是街道居委会办的。一般早上炸油条,中午煮馄饨,晚上蒸包子。居委会办的小经营,还有缝纫组、废品收购站等。
缝纫组,肯定要去。每当老妈给做新衣服时,都把我带到缝纫组,量体裁衣,基本都是胜利装,蓝色的衣料偏多,是否还有灰色,没大有印象了。那时家家都穷,不是年年能置办新衣服的,所以去缝纫组的次数并不多。然而,不同的是,我去废品收购站的次数比较多,而且都是我自己去的,没有家长领着。
说到去废品收购站,那故事可就多了。最常去卖的,就是牙膏皮。我上小学的时候,只有一个星期天,但那时作业不多。完成作业后的许多时光,我都是和小伙伴们四处乱窜,从来也不跟家长打招呼,家长也从来不过问,反正到吃饭的时候,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那时,也没个手机,也发不了短信。但那时,家长对孩子自己出去玩都很放心,没有哪个家长还担心什么。
我和小伙伴们四处乱窜,很多时候就是去捡废品,貌似那时捡的最多的就是牙膏皮。那时的牙膏皮是那种类似软金属做的,不是现在多以塑料为原材料。一个牙膏皮卖到废品店,大概也就是3分钱吧,真记不住了。捡牙膏皮,我们一般去部队营房。
我们还去工厂外的垃圾堆捡废品。破铁烂铜、玻璃塑料,凡是能卖钱的,都捡。有时,我们还会为一块破铜挣将起来,甚至动手打仗,闹翻脸。因为那时我们能捡拾的废品,铜是最值钱的。虽然闹翻了脸,但很快,大家又相安无事,和好如初。
卖废品赚来的钱,其实也就是几毛钱,多时也不会超过3块钱。但那时已经觉得多得不得了了。我用这钱,从来不乱花,都是买笔买本,却很少买书。那时的书,老师家长是不允许看些与教科书无关的书,再者,那时也没有教科书以外的课外辅导书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哦,对了,也不是没买过书。我想起来了,我买过一些小人书。后来,大多在同学传看中丢失,为此还好一阵伤心。
当然,所谓的去废品店的次数多,只是相对于做新衣而言的。 去卖废品,一般要攒好几个星期,才去一回,也可能一个学期才去一回。
老前还有捡破烂的经历啊,难得!
捡破烂,小时候也干过,在街上东张西望的闲逛着,不过是在农村,捡得多的也多是铁和塑料制品了,肯定不象城里的种类多。一次大约也就卖个几毛钱。乡里的废品收购站那时还收药材,去山上挖些紫花地丁、bobo丁、老古藻(反白草)什么的晒干了,则可卖到块八毛的。买的东西印象中有糖、笔、小人书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