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厕所——罱【代用字】
文章简介:142538928206331......“罱”字有讲究,它绝对是胶东人......“这字么——”老人饮口水,清一......“这就是那个“罱”字!”老人不......但当我看着这个写好的“罱”字,......你想,罱为人们出恭之所,不管你......新盖的屋,把厕所按置在院落的哪......我去过一些地方,街门开在院墙中......走在路上,有公共厕所。这些公共......高档的公厕也有,在北京的虎坊路......最方便的莫如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比较一下,还是山东的罱要正规得......建罱也有技术。好的罱,那积水说......猪有勤懒之分。摊到勤快的猪,上......旅外华人不知根底,也来上罱。比......由于罱的超常功能,每年春节,农......x
农村的厕所——罱【代用字】
一
山东人管厕所叫“罱”。
1425389282063310199.jpg (25.4 KB, 下载次数: 0)
2010-5-12 21:15 上传
“罱”字有讲究,它绝对是胶东人的专利。真对不起,我查過包括康熙字典在内的许多工具书,也找不到该字的出处。但问起老人,却一五一十的告诉你。呵,老人就是活字典!
“这字么——”老人饮口水,清一清那乾涩的嗓子,再端端肩膀,调整一下姿态。然后找来一根木棍儿,一面在地面划拉一面摇头晃脑,慢騰腾唸出以下真言:
一点一横长
二字下面口四方
青絲挂两旁。
左边长,右边长,
中间夹着个马大王。
丹心落海底,明月靠一旁。
刘备踹一腳,张飛捅一枪,
憋得关老爷没处藏
一口气儿爬到山顶上
辟啦啪啦拉了四个大鈴铛!
“这就是那个“罱”字!”老人不输于任何诗朗诵者,真是诗好,声好,表情好!
但當我看着这个写好的“罱”字,不禁哑然失笑。你看,全字竟由山、言、马、月等十二个字和偏旁组成!现今社会醫疗界讲究综合疗法,社会上講究综合治理,就是写文章也讲究把人家的东西“综合”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没想到,老年间,在这罱字上,早已有了这样生动的“综合”实例!
我对着古人的创造,凝神细品,果然发现这字造得确有水平!
你想,罱为人们出恭之所,不管你爬山,說话,纺線,骑马操戈,赏月谈心,以致压马路,都离不开吃喝拉撒当然也离不开“罱”。造字者把这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行为,揉到一起,综合利用,很有创意。而且,该字告诉你,不管是名人大物,如刘,关,张等,虽然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但也得操人类的基本功能,和老百姓一样,到头来还得拉幾个大铃铛!由此看来,发明人实在有两下子!看来山东人,聪明!哦,我老家的人,聪明!
抱歉的是,我在电脑上打不上那个真正的“——”字!
二
新盖的屋,把厕所按置在院落的哪个位置?山东农村很重视这个。原因是厕所是积污纳垢的场所又是养猪积肥的地方。要方便还要安全。历代相传,户户相因,就有了一些可循的规律。比如你是盖了四间北屋,那罱就应设在东南角,而街门就应该开在西南部位;五间北屋,罱则按在西南角上。这早已约定成俗,不容更改。这里有风水问题也照顾到老百姓的生活方便。单就这点来说就與其它地方不同。
我去过一些地方,街门开在院墙中央,面对正间,而厕所则搁在最暗处的角落里,有意藏起来。盖因这是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还有不在乎的地区,乾脆不建厕所,或几家共用一个。说到位置,就没讲究了。比如老北京的大杂院,十家八家到一个坑里解手。每过一段时间,有专人背一大木桶,来掏粪,住户要掏清洁费。这种“罱”,按在哪个角落都行,反正怎么搞都不太方便;还有的干脆建在胡同里,两间小屋分男女,加起来十幾个坑,周围几百户人家公用。每天早晨是高峰期,排着班解手,你来我往熙熙攘攘。一旦站到位置,蹲下后就与邻坑熟人交流情况,张家长李家短,猛个劲儿地侃大山,上下齐忙,好不热闹。在这里如同走进西方的“沙龙”许多最新消息可以在这里获得。这种罱,必须设在四通八达之处,以便家家户户排泄方便;更有一些地方,厕所设在居室或客厅里,找一個略不起眼的角落,拉个帘儿,放上个马桶,就地解决,那就比较“方便”,只不过气味稍差。
走在路上,有公共廁所。这些公共设施,良莠不一。低挡次的,早年間,凡坐过长途汽车的人大多都见过。在车站或车站食堂附近墙角处,用几捆玉米秸一围,中间挖个坑,坑边墊两块砖头就可解手。盛不下了就找张锨,三下五除二,往后面一甩拉倒!这种罱讲究的是省事,建筑省事,如厕不省事,因为,没地方下脚。
高档的公厕也有,在北京的虎坊路,我就看见有宫殿式的“茅房”,红柱碧瓦,出檐出廊,内部很宽大,所有器具皆理石磁砖镶就,十分豪华。本人有幸去解手一次,觉得连排泻亦比在家中舒畅。可以说什么都方便,唯独钱不方便,您要付费的。
最方便的莫如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我的一位老哥从青海回来说,他到一家毡房去会客。那主人是女性,穿一身长袍,光华耀目。談话间,似要如厕,只见她蹲在帐篷中央,袍裾委地,姿态十分随意,只由气息中感到她略有異状,口中还在与我那老哥拉家常。不移时,该主人拾裙而起,并立即俯身打扫,原来早已拉完。
比较一下,还是山东的罱要正规得多。其实,山东也不一样,多年前我去黄县办事,住在一家,那罱就设在北屋窗下,人坐炕头,隔玻璃窗,可见罱中一切。我很奇怪,问主人:罱里气味难闻,距卧室如此近,难道有什么讲究?主人说:“打罱为养猪,猪是一家财帛来源,養在眼皮底下,一旦有灾有病,有偷有盗,立马即知。另外,人上罱,离的近,万一肚子不好,来得及。俺这里家家都这样。” 哈,想一想,此说也有一定道理。只不过城里的姑娘们一旦到此,不知该如何处置。
建罱也有技术。好的罱,那积水说漏不漏,不漏也漏,不管涝雨天或旱年頭儿,都有点积水,對猪先生和泥成粥大大有利。那诀窍在哪呢?原来当打罱时,先要准备几十斤咸盐,和着土夯在罱底。夯到什么程度,都靠行家眼力。重了,水不漏。轻了,盛不住水。打好底再用砖石沿四面往上砌,边设石阶,叫做猪道,专为八戒先生上下方便。罱坑上置罱台,台上放猪槽。人立足台邊,蹲下方便。
猪有勤懒之分。摊到勤快的猪,上窜下跳。天热時,整天待在泥里。长鼻一拱,如同犁地,搞得罱里泥粪浪翻,均匀适度,那出圈的粪,绝对一等;要是遇到懒猪,它会整天待在罱台上,吃饱了就睡,肉倒长得快,但不出肥料。见你上罱,但一下蹲,它老人家就拱到你面前,卧倒在地,四腳朝天,咕咕直叫,并亮出肚腹,摇尾再三,请你给他挠痒痒。该猪因不常下罱,倒也干净,我每见它一翻身,即伸手去蒯,解手挠猪两不误。
旅外华人不知根底,也来上罱。比如我邻村一家,有女嫁在外国,给他生得一外孙女。那年回山东探望外祖母,要方便,只好走进这山东的大“罱”。入得门来,低眉一看,迎面一个大坑,趋前数尺,如临悬崖。孩子一看胆战心惊!后发现有一楼梯,心想,到底是文明古国,连洗手间还有楼上楼下之别,于是缘梯而下,至粪层。才将举动,猛然间,罱角窜出一猪,直奔胯下。可想而知,此情此景,对这孩子必当终生难忘!
由于罱的超常功能,每年春节,农家的罱门两旁大多都贴上这样一幅春联: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横批是:諸【猪】事大吉。
吃喝拉撒睡,每个人都得有。
厕所,在我们老家那里,叫“yan gou”,不知是哪俩个字!
这个字不是山东独有的吧,我们老家河北也有这个字
不过那口诀稍有不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