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改不可M6 发表于 2013-8-22 11:29:47

关于“问题生”的教育——《插班生林可树》

x



原载《 新教育 读写月报》2009年8月刊
作者杨聪

网友聆听秋风(一位中学老师):我们的孩子都是林可树!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林可树!林可树就是我们的孩子中的某一个。
  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是按照淘汰制而设计的,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的的,小学升初中淘汰一批,然后初中升高中淘汰一批,最后高中升大学又淘汰一批。每次淘汰下来的孩子可不都是林可树,而你保不准你的孩子就在什么时候会被淘汰下来。
  当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以淘汰为目的的时候,当所有的学校都盯着升学率的时候,当所有的家长眼里都只有分数的时候,当孩子在教育者的眼里只是登分册上的一个简单的分数符号的时候。想一想,就令人不寒而栗。生在当下中国的孩子,他们的成长环境充满着风险,尽管我们处处小心翼翼,但是,一不小心,他就可能会成为充满挫败感的“问题生”林可树。成为了“问题生”的林可树,拥有的将只有众人淡漠的眼神。
  其实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把孩子当成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尊重他,理解他,进而爱他,只是爱,单纯的爱,不附着任何其他的附带条件。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要求有时又是那么的难以做到。正因为这样,才见出了《插班生林可树》里杨老师的伟大之处。是的,伟大。他以一颗柔软的心悦纳孩子,让孩子在他那里获得一种绝对的安全感;他用心地引导着孩子,让一些美好的情愫在孩子内心慢慢生长;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日常看似枯燥的教育教学工作,看书、教书、写字,并享受着它们。
  林可树是不幸的,因为他是“问题生”;林可树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杨老师,虽然我对他离开杨老师后境遇不抱乐观。
  我愿意以杨老师为镜子,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孩子都是林可树。


========================
点此阅读:(挺长的,我也才看到一半。但是确实写得很好,不光老师看看有好处,当家长的,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插班生林可树》

hslhua 发表于 2013-8-22 11:29:51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之所以是失败的,就是因为这个体制只建立了一个唯一的“评价标准”——分数。而所有其他的,只是个摆设。

如梦初醒 发表于 2013-8-22 11:29:55

教育问题是个社会问题,政府、学校、家长、社会都急功近利、屈从现实,想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太难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问题生”的教育——《插班生林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