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环游漫记
文章简介:塔,一种功能是镇邪,另一中功能......了解建筑艺术的人都知道,塔这种......当然,振湖塔的修建更多是出于风......研究六家畈古民居时,我们应该留......实际上,我并非在追求一种标新立......比如,六家畈一处古民居就有着典......由此可见,淮派建筑的有三大特点......振湖塔
塔,一种功能是鎮邪,另一中功能是便于登高望远。因此,建塔之处,往往与地形、环境和风水有着紧密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有机的点缀,是在自然的机体上做一种嫁接,也是在平和的、辽旷的空间里做一种精密而和谐的适度突破。它是将朴素的自然体态和艺术的构筑进行一次契合。
了解建筑艺术的人都知道,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梵文stûpa),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它的功能让我们想到埃及金字塔,都是为了保存“具有权威或神圣者”遗体而興建的建筑。从建筑美学角度来说,其间的“数”的理念作为神秘的象征、完美的意念和崇高的精神得以广泛运用。位于巢湖北岸、六家畈的振湖塔无疑是“数”的理念体现者,瞻仰它的七重高度和六角形便能深切地体悟这种内涵。
当然,振湖塔的修建更多是出于风水和实用考虑。据称“此塔为六家畈吳氏宗族之风水宝塔,塔显六棱形,高十二丈,七层,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建此塔一为长临河风水宝地,二为六家畈人外出经商返乡起到航标作用。”毋庸置疑的是振湖塔也是匠师们自由驰骋才思建筑出的一座“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的建筑艺术。据说,“远看塔像一支毛笔,巢湖就像砚台。”;塔体上有十二处石刻题词;塔的最上层的顶端,绘一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塔上每一层周角上均系有铜铃,每当风来,那些玲珑的铜铃便叮当作响,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六家畈古民居
研究六家畈古民居时,我们应该留有心眼。尽管由于江淮一带建筑的凋敝毁坏严重,徽派建筑得以长期的强势入侵,但是如果我们能本着求真的研究态度,那么不难发觉它们之间存在不小差异。此群古民居并非我们习惯性思维眼光下的徽派建筑。它们应该属于江淮建筑风格,或者简称淮派建筑。
实际上,我并非在追求一种标新立异的提法。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做一种求证。不过因为在江淮一带,或者说在以合肥为中心的一带已經很難看到保存完好、未加修葺的真正老建筑。绝大多数都经过了或多或少的修复和改建。即使连李鸿章故居这样的老建筑也一直在我的质疑中。在观赏六家畈古民居时,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对我们强调说:“六家畈古民居是按照原样修建,没有作任何的改变。”而且,我曾仔细地观察周遍的一些坍塌倒闭的老宅子,應征了文管所負责人所说非虚。当然,期间多少参和了我主观臆断。淮派建筑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以一种比较突出的、独立的建筑形式存在的。存在的根本因素主要是人文因素和环境因素。当然,也有风水、质料和传统意識等因素。
比如,六家畈一处古民居就有着典型的江淮建筑特点。主体建筑脊两端都是封火墙,中间留有一条火巷。房屋高大宽敞。前廊有圆柱支撑在石鼓柱礎上。轩檐顶格,斗拱有精细的雕刻,很多都是花鳥透雕,工艺精细。房宅一般5间6进共一走道,第3进为小姐绣楼,雕梁画栋,木梯木栏,推窗亮阁。院内会配有一座二层阁式戏楼,雕梁画栋,精巧入微,舞台面积不大,保留着传统的民间风格。院内墙壁、影壁上至今依稀可见带有浓郁的南国风情的景物水墨画。整个院落呈现典雅和静谧肃穆的气氛。院內原有3个大门,南门為过厅式大门,北门和西门是带有门洞的小门楼。此外,院子常有对称式地有几个四合院落;院落外多用荷花塘之类的池塘补充。
由此可见,淮派建筑的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大宅小院,就是说喜欢用大房宅加小庭院的方式。其二是内秀外朴,整个宅院内部会投入很人力物力进行装饰、美化。其三是中正方圆,以主体建筑多是中字型對称建筑体,配饰体则多采取小方圆的形式。
六家畈在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