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孝敬父母(之四)(2.2)
文章简介:国有国史,地方有地方志,家有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祖”,因......今天我们祭祖为什么?“清明节”......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尊重“母”。......今天,有的人不仅忘祖,就是连自......《孝经》中有句话是“五刑之属三......孝道蕴含着一种无比巨大的精神力......自古以来,儒释道都将孝道推为立......所谓我们目前出现的这危机、那危......曾子在《孝经》里曾问:圣人之道......汉朝初年,有一个良医叫淳于意。......缇萦的孝心孝行,不但成功的拯救......今天我们学习《孝经》也好,《论......祝愿今天具有贤孝之心的子女都能......国有国史,地方有地方志,家有家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是人类对于自身繁衍谱系的理性认识,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基本体现。它所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的記忆,民族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祖”,因此,民族的先人叫“祖先”;前人的事业叫祖业;祭祀始祖的地方叫祖庙;人们的出生地叫祖籍;长辈埋葬的地方叫祖坟;自己的国家叫祖国;祖和宗結合起来叫祖宗;爷爷叫祖父;奶奶叫祖母,世世代代叫祖祖辈辈。
今天我们祭祖为什么?“清明节”放假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少人忘祖了,忘祖了还会孝吗?
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尊重“母”。民间有这么一首民歌:娘怀兒一个月似火烧身,两个月嘔吐恶心,三个月乳头肿痛,四个月似树扎根,五个月五指分瓣儿,六个月就长全了筋,七个月分清七窍,八个月长成了人,九个月提心吊胆,十个月痛苦临盆。将生命的形成做了最为精彩的描述。而事實上,期间母亲与胎儿随时都有危险,一次跌倒,一次吃药,一次翻身,一次争吵都可能让胎儿流掉,而最最痛苦的莫过于分娩时的死里逃生,生命呱呱坠地了,从母親的疼痛与抗争的磨难中获得了诞生的宣言,这也是严冬过后绽放的春蕾,这是苦难之后摘到的果实。
今天,有的人不仅忘祖,就是连自己的亲娘也忘了,还有个别不通人性的畜生竟能对父母舉起屠刀。
《孝经》中有句话是“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五邢指墨、劓、剕 、宫、大辟。墨刑就是往脸上刺字,一辈子羞辱你;劓邢就是割鼻子;剕邢就是砍脚;大辟就是杀头;宫刑就是破坏人的生殖能力。这句话就是说古代的刑法、法律,有三千条,最大的犯罪是什么?罪莫大于不孝。所以孝是遵纪守法的根基。今天尽管不会再有肉刑了,但对那些大逆不孝之人,法律是不会放过它们的,道德的审判也絕不会宽恕的。
孝道蕴含着一种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无坚不摧,感天动地。一旦发挥至极致,任何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思愈重,情愈深,知本报恩的力量就越强,便可以奉献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自古以来,儒释道都將孝道推为立身治世、信行求道所必须遵行的大道。三教“理同出一源,道并行而不悖。”其核心也是一个“孝”字。孝道“通于四海,充塞天地”,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孝道的精髓,上合天理,下得民心。可以说是千古不灭,万古长青的真理。
所謂我们目前出现的这危機、那危机,我认為主要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危机,孝道的传承出现了危机。
曾子在《孝经》里曾问:圣人之道,有沒有高过孝道的?孔子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在人的德性里,孝是最大、最圆满、最根本。孝是圣人之学、圣人之德,最高的层次,是无以复加的,没有比孝敬父母更加重要的了。把孝做到圆满就是圣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不仅是报答偿还,这是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曾子听到孔子的教诲,极度赞叹,孝道,真是太伟大了。
这里举这样一个事例。
汉朝初年,有一個良医叫淳于意。一次,他給一个富商的夫人看病,受到了诬陷。于是淳于意就没抓了起来,要逮到京城中去执行肉刑。也就是残害人身体的砍脚、割鼻子、往脸上刺字之类的处罚。临行前淳于意与五个女儿哭作一团,小女儿缇萦“因孝而勇”,决心誓死随父去京城告御状。她抹干泪水,一直跟着父亲的囚车跑。到长安之后,這个女孩托人写了一个状子,递进了皇宫,状子里写道:我父亲触犯了国家的刑律,按法应该给他施以肉刑。但是,皇帝,你要知道,一个人要是肢体残破了,那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以后即使想改過自新都很困难,求你能不能对我的父亲寬大一点,不要给他施以肉刑,为此我可以无偿的为国家做一切事情,卖到宫里做奴婢都可以。这番凄婉的说辞,打动了汉文帝。漢文帝也是一个孝子。他对亲生母亲薄太后非常孝顺。薄太后曾经有病,汉文帝衣不解带的服侍母亲,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也难能可贵的。汉文帝本身又特别认同《孝经》的说教,自然很熟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内容,所以看罢缇萦的这个状子,他令人重审此案,最后真相大白。汉文帝同时作出三条决定:一是宣布淳于意无罪释放;二是缇萦孝心可嘉,令地方官为其树立“节孝坊”;三是废除肉刑。
缇萦的孝心孝行,不但成功的拯救了父亲,而且使统治者下令废除了残忍的肉刑,使无数人免于肉刑之身心剧痛。孝德力量真是太伟大了。讲到缇萦冒死上书,击鼓申冤,古人称之为“拯難孝”。這个典型事例時,这里也顺便说上两句,那就是一个人在清楚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时,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父親是铺路的石、拉车的牛、顶梁的柱,父亲是压不弯的脊梁、全家人的靠山,是家庭的象征、儿女的榜样,是生命的动力、方向。父亲对家庭的贡献,对子女的关爱,对妻子的呵护,对事业的付出太多了、太大了、太沉重了,但父亲的爱,在内涵和形式上与母亲比是有差异的。父爱无言,需要子女寻找、去品味、去領会。有的人往往只记住父亲的严厉,对儿時父亲“严管”的一些琐事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与其谈及孝敬父亲時,常常产生反感,及至父亲病重或过世才追悔莫及。小时候,我们惹父母生气,父亲虽然打了我们,那也是打在儿女身,痛在父母心呀。既是父母有点小过失,也绝不能成为儿女不孝的理由。
今天我們学习《孝经》也好,《论语》也好,《弟子规》也好,就是要把祖先那里的“孝”转化為现代“孝”的智慧,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把孝化的习俗作为时尚,上升为信仰。孝心不能等,从现在开始;孝心不用說,从做开始。以孝为本,以孝为荣,以孝为樂。跟风就跟行孝风,追星就追贤孝星,成就我们的孝道人生。
祝愿今天具有賢孝之心的子女都能幸运、吉祥,祝愿大家善良的父母都能福寿安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