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标题: 活着的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yes_sony    时间: 2013-8-16 16:47
标题: 活着的日子
x



看梅兰今日的帖子:“于娟19日去世。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 ,很多感慨溢心头。转载自己曾经的一篇旧帖以示心情。
                                                                          ————————————淡泊的永恒

                                                            活着的日子   
      莫名其妙的打出了这样五个字“活着的日子”,一种想法,两处风情!昨晚饭局时,看着那新认识的率真的妹妹,大口的吃海鲜,大口的喝酒,真实而不矫情!快乐的逗笑,美美的享受着口福,那么本我的活着!忽然无厘头的想起了“本我”一词来形容妹妹,可能在妹妹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原生态的气息:无需刻意雕琢,质朴而自然。就那么清新真实的展现在那里。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看着谈笑风声的妹妹,听着那些幽默诙谐的话语,让我对“本我”一词忽然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假如面对痛苦,我们去接纳,并且学会放下!这样的痛苦焉能说痛苦?!这样的痛苦何非不是快乐?!这样的本我即非现实又干何妨?!         

      经常友人会可惜我放弃了兼职特约编辑的工作,我总是很自知的回答:“没什么的,我是越来越适应这个社会了,也就势必越来越缺少了创作的灵感,放弃也是必然的。”可是此刻的我却一直在问自己:放弃了自己所挚爱的一些东西,为了所谓的适应而适应,下意识超我的活着,那么矜持而完美的展现着自己所谓精彩的人生。那个真实的本我可否一如从前般快乐?本我却无语......遵循孟子“性善论”的说法,假如我本善,那么外在的那些所谓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又奈我何?!

      我是谁?无论是佛道宗教还是西方的精神分析都会提出这个相同的问题去考究,其实不管你怎么回答,最后的答案都会是:我就是我自己!是啊,我是领导,我是孩子,我是父母,我是......这些答案只不过是社会舞台剧中需要我们所演绎的一个不同的角色定位而已!我就是我!

     “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再遇见! ”,说来如此容易的话,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我们太在乎的是角色所赋予的定位了,而忘记了真实的自己!“眼中有敌,世界皆敌;心中无敌,无敌天下!”很喜欢李一道长的这一种处世之道!欣然的去接受一切,却置身事外的去面对着。所谓境由心造,我们只要改变了自己的想,一切外境都会随之改变!当然这里的置身事外并不是要自己选择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接受和面对。本我的活着!自我愉悦自己,寻求快乐,却也不逃避痛苦;感恩的活着!感恩生活如此看重我们,让我们体会生活的真谛,不管是悲伤还是快乐;幸福的活着!幸福在如此短暂的人生路程上,却感悟和领略了那么多精彩的经历过往......

     “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活着的日子里,好好的活着!不求富贵,不求名利,只求是否能够成为我自己!
                                                                                          2010年3月25日
                  
         [FMP3=http://musicsrc01.foyuan.net/mp3/%B4%AB%CD%B3%E8%F3%C0%D6%CF%B5%C1%D0/01%B4%F3%D0%DB%B1%A6%B5%EE/04.%D4%DE%B7%F0%D9%CA.mp3]1[/FMP3]  


作者: djplane    时间: 2013-8-16 16:47



祝:一路走好,那边是天堂!所有爱她的人节哀!
佛法教育我们离苦得乐,能做到的人是智慧——般若。
佛法教育我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让我们放下烦恼和诱惑修禅定,去《认识佛教》。


作者: sundance    时间: 2013-8-16 16:48
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网 (http://www.goo0.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