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标题:
梧桐生:还有多少人从一而终?[转]
[打印本页]
作者:
jason244
时间:
2013-8-19 15:52
标题:
梧桐生:还有多少人从一而终?[转]
x (一)一马直奔洛川——薛平贵与王三姐的爱情
薛平贵年少落魄,没房没车,王三姐大家闺秀,锦衣玉食。爱情使薛平贵放弃了自卑,王三姐放弃了富足,勇敢地冲破各种阻挠,走到一起。苦寒之地,破窑之中两人携子之手,成就良辰美眷。但与子偕老誓言的坚守,却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新婚之后薛平贵从军西征,战场上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不料想,叛徒出卖,被敌俘虏,敌酋爱慕其才,将王位相传,薛平贵虽升帐理事,但从未忘却寒窑中的妻子王三姐。
另一面的王三姐,苦守寒窑十八载,没吃的就去挖野菜,母亲不忍女儿受屈,背地里偶尔接济柴米衣物。才没有冻饿而死。没想到薛平贵新婚之夜一炮命中,凯旋而归的时候,儿子已经是豪杰少年了。老子吃儿子的醋,以为王三姐傍上了小白脸。想来maybe是因为常年吃些个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食品,王三姐依旧风姿卓约。而薛平贵九死一生,已经沧海桑田,面目全非了。凯旋而归的薛平贵很庆幸自己老婆寄居的寒窑没有被拆迁,“不由得一阵阵喜满胸怀”。
满目春光里,二人相聚在山坡之上。王三姐又在挖野菜,高头大马上薛平贵以金银试探。没想到被王三姐骂了个狗血喷头,差点叫非礼,告警察薛平贵性骚扰。十八年已经是物是人非,昔日的薛平贵已经是拜将封侯,有房有车有权有钱的主了,而自己的原配糟糠,从大家闺秀沦为薛夫人之后一直没有改观。而且还大量的挖食野菜,破坏了生态环境。原先的寒窑现在估计也在拆迁之列了。我想当薛平贵向王三姐告明自己是当年的阿贵时,应该两手执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按照当前电影里的情节更应该是,山花烂漫的草丛里两人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缓解一下十八年的干旱。然后薛家父子再比试一下武艺,释去薛平贵不负责男人的嫌疑。一家皆大欢喜。
以上就是柳琴戏《薛平贵回窑》的故事内容,当然更掺杂了个人虚构的成分。
(二)大伟来了
昨日好友大伟从青岛赶来看望我,我们俩大学时便是至交,一起干了很多没羞没臊的事情,我们都是爱书之人,在我的蜗居里大伟指着我那一千多册藏书以嘲笑的口吻说,就这么点啊。我说,没心思搞这些了。大伟说要坚持,我的工资除了生活基本所需就都买书了。要坚持,这就是从一而终的开始吧。
(三)古玩街之行
今天一早醒来,便和大伟一起去了几乎每周周末都去的古玩街。途中遇到了一位78岁的老柳琴艺人当街卖唱。掏干净兜里的钱给了他,他便唱起了《薛平贵回窑》的段子。唱腔时而委婉时而高亢,汽车鸣叫与阴风怒吼的上午让我想起了从一而终的事情。柳琴戏风行于山东西南安徽江苏北部,时至今日已经是凋敝不堪了,唱了一辈子戏的老人还在延续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街头卖场。北京有西单女孩,我们姑且称老先生为“三马路大爷”吧。他卖唱的地点就在三马路站点那儿,一年以前的日子里,和一名不文时的薛平贵一样,我的生命里也有一位王姐姐。走过无数次的三马路有着我们并肩的足迹,曾经见过不止一次三马路大爷。现在我每逢周末便来到这,不是为让时间流失在脚底下,而是想让它们再次触摸王姐姐曾踏过的温柔。三马路大爷老家在徐州,全家本可天伦之乐,可是爱好了一辈子的玩意总是难以放下。许是烟台的美让他流连吧,数年间几次往返徐州烟台。终于在今天身边有大伟陪伴,我俯下身来听了他的曲子里的故事,问起了他的故事,使我想起了从一而终的事情。
《霸王别姬》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出戏,也是我唯一喜欢的陈凯歌的电影。戏里的虞姬拔剑自刎,从一而终;电影里的程蝶衣拔剑自刎,从一而终;现实里的张国荣跳楼自杀,从一而终不可的时候香消玉损。
(四)我不是从一而终的那个人
王三姐不嫌贫爱富,难能可贵,当今不是很好找这样的人。薛平贵人穷志不短,又敢于奋斗,一将功成万骨枯,薛大人没有当陈世美,也是难能可贵,从一而终,是两个人与子偕老的动力。
本来这个小标题,准备放一下在写,在奔去网吧的路上,鲁东大学南区操场上有两位老人边倒退着前进,边大声的唱着《草原之夜》,春季烟台糯湿的夜里,老夫妻的唱和刺穿了我的心。。。。。。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冰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网 (http://www.goo0.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