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标题: 我梦想当老师的丈夫,法国小学课本这样教育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初识你    时间: 2013-8-21 20:07
标题: 我梦想当老师的丈夫,法国小学课本这样教育孩子
x 春节期间,去朋友家做客。孩子读小学,问他学习怎样?小家伙特认真,拿出课本给我看,一本课上读物,名字叫《我梦想》,我翻开本子页页瞧:我梦想我的玩具会说话,我梦想长上了大象的鼻子,我梦想太阳变成了绿色,我梦想老的时候还嘬着奶嘴,我梦想我把狼吓哭了……最令我好奇的一页:我梦想成为老师的丈夫(J'ai rêvé que j'étais le mari de la maîtresse),左文右图,画面上一个六、七岁小男孩,穿西装、戴礼貌,手挽身披婚纱,比他高一大截的女老师,俩人幸福地走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

看到这一幕,不由想起自己的小学课本内容:雷锋上山帮人砍柴,张思德窑洞烧炭,刘胡兰怒斥敌军,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终于看到小朋友题材了,还是儿童团员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草原小姐妹风雪中舍身保护集体财产,刘文学为保护公社胜利果实被杀害。反面人物不少:半夜鸡叫周扒皮、私设水牢刘文彩、地主恶霸黄世仁、恶毒凶狠地主婆……最后是乌鸦喝水,猴子掰棒子,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回想起来,真正刻骨铭心的好课文凤毛麟角。

“我梦想成为老师的丈夫”,这样的内容能进入中国小学课本吗?几乎想也不敢想。这是孩子们最最心底的隐私,堂而皇之写出来做课本?国内专家和家长,校内与校外,非炸了窝不行,N年以后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想,中国人给予孩子们意识以外的内容可能太多了,西方教科书给儿童想象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注重孩子人性化、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发挥,避免政治化、宣教化意识。两相比较,这里面固然存在中西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归根结底是教育意识的不同。我喜欢法国课本内容,它承载着孩子们纯真、幸福的童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15808010183c2.html?tj=1


作者: 金少    时间: 2013-8-21 20:07
“我梦想当老师的丈夫”,这句话我看了正文才弄明白,光看题目,以为说自己的丈夫梦想当老师~


作者: dd天堂者    时间: 2013-8-21 20:07



同上。也以为有个丈夫梦想当老师。

不过这个假期同学聚会桌上偶尔提到的话题,就是有个当老师的媳妇真是好,除了稳定的收入更难得的是有长长的假期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网 (http://www.goo0.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