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标题:
秋意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包包
时间:
2013-9-5 09:39
标题:
秋意论
“秋”一个令人生愁的字眼,一个令人生寂的日子,一个令人生悲的季节,树木枯黄飘零,有秋风扫落叶之势,何不令人生愁,生寂,生悲?秋色虽萧索,但又不失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之境,怎么能不惹人生怜爱之心?
因为秋风,华美的叶片才会落尽,生命的纹络才清晰可见;因为有秋风,水面才会泛起点点涟漪;因为秋风,落叶才会安于作泥护花。秋风是信使,给人们带去收获的喜悦;秋风是甘霖,给大地带来新的希望。但凡秋风吹拂而过的地方,都被笼罩上一层收获的色彩,正当夏末秋交之时,秋风便提前奏响了丰收的爆竹。
秋叶则似乎成了秋景中的点缀,虽是毫不起眼,但经过风的叮咛,犹如少女般于空中舞出曼妙的姿态。古文人雅士更是着墨细染,徐再休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如此之情怀,如此之纷繁,何不为秋增添了一点灵动的色彩呢?曹丕说:”秋叶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此意境之美,犹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霜为露之晶莹。叶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稻叶,碧绿的竹叶,这些同时也就构成了秋景这巨大的水墨画!
秋花也早领****数百年,无花能与之相媲美。在每个特定的季节里,都有着固定的花之物语,春桃,夏荷,秋菊,冬梅,这个季之花都早已被文人的笔渲染的淋漓尽致例如,唯有菊。古说:”世晋陶渊明独爱菊”,那么菊花的品性也就可见一般,称的上是花中的佼佼者。元稹在《秋菊》中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可见秋赋予菊如此婀娜,如此多姿;连树叶都为之飘零,草木为之惊讶而哭泣,谁人说,秋是死寂?秋不也可处花丛锦簇之中?
秋非”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也非”白发散千丈,缘愁似个长。”古往今来,众多诗人只要一提及秋,便感触良多,什么萧条,什么冷落,什么凄凉之感,都一涌而上,还是刘禹锡说的好:”自古逢秋悲寂聊,我言秋日胜春朝。”难道只有凄凉才是秋天的声音,喜悦难道就不是了吗?
秋日里艳阳高照,是别季的阳光所无法比拟的,那是一种美的幽静,美的升华,美的彻底,美的无于伦比。”大雁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落日情怀,更增添了几分唯美的情节。画家说,那是一种艺术,一种格局;物学家说,那是一种变迁,一我气候;而我则说,那是一种无以言状,无法道名,更沁人心脾的典雅庄重美。
当波光掠影,那一望无际的麦野在向阳光招手,风吹动麦野的秀发,那曼妙的体态,那浓郁的色彩,早倾城倾国,正如《歌一首》中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如同佳人一般,足以使众生颠倒。如果说朝阳是青年,那么落日则是暮年,秋天的落日映红了一旁的彩霞,突显出晚霞一丝庄重的神色,因为那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太阳也将西垂,沉入海底,渐渐的天边失去了颜色,一片惨白,惨白!而这并不意味大地将要失去生机,失去朝气,其实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蓬勃朝气!
故秋正以蓬勃的朝气迎接明天,迎接大地,迎接更为美好的中国!秋的光芒将洒满”中华”这片热土上,让它伴随”中华”这条巨龙腾飞,那么”中华”将飞的更高,更稳,更远,这条巨龙的光辉最终将闪耀全世界,赢得光辉永驻!
作者:
游戏人
时间:
2013-9-5 09:39
欣赏。。。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网 (http://www.goo0.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