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那些故去的求知时光
(一)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后的五年,我经历了接受小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小学三年级以前基本上是在边上课边在玩耍中度过的。小学四五年级有时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还常常被学校组织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那时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讲授、老师课余或劳动之余讲故事,看电影、看小说等途径来获得的。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们的音乐课由凯隆老师来担任。凯隆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中等个、长瘦依稀皱纹的脸庞上小嘴突出着两片厚厚的嘴唇,很有神的眼睛处处透露出和蔼慈祥的目光。他是我们学校的民办教师,因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颇高被学校临时请来教音乐课有两年多了。他以前是我们那里周围十里八乡的音乐高手,擅长拉二胡,经常被邀请做公社吕剧团的音乐伴奏。他常常对一些曲目过目不忘,在剧团演出时经常的不用看剧本曲谱都往往演奏的很出色。四年级每周有两节课是凯隆老师的音乐课,也是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日子。每当上音乐课时的铃声一响,往往全班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盼望着一个身材精干、瘦削身影的到来。等到凯隆老师一出现,孩子们的脸上往往立时洋溢出开心灿烂的笑容。
凯隆老师一站在讲台,往往最先讲的就是:“同学们,今天由我来教你们学唱一支歌,歌曲的名字是……,这支歌一共分三段,”同学们一听往往就”唉呀,咳!”的叹气。老师一看这情景往往接着就说:“我们今天只学习其中的第一段,等同学们都学会了,我就将上次讲过的《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故事接着讲下去。”同学们这时就往往立马都睁大了眼睛,专心的跟老师学起歌来。老师把一段歌的谱子、歌词写在黑板上就开始教起来。一般老师唱一句后我们跟着唱一句,这样反复的唱几遍,然后再连起来唱。一段歌往往在十分钟多点全班就都学会了。接下来的三十多分钟就是凯隆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讲起故事来往往眉飞色舞、嘴角有时还返着白点,讲到兴致处常常是唾沫星子乱飞的时候,这也是孩子们最聚精会神听的最入迷的时候,都一个个的好象回到了那些充满幻想、神奇的隋末农民大起义时代。随着程咬金、戴宗等大英雄故事的展开,一个个无邪幼稚的心都膨然的心动起来。
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喜欢这位老师呢?凯隆老师得到孩子们欣赏的秘诀是什么呢?哦,原来哪,是凯隆老师那些一个个的美妙动人精彩的故事打动了那时的我们。
*注:很抱歉,严重的笔下误,原以为80年代是从71年开始算的,谢谢随风看云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