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溥氏扇与惠明画

[复制链接]

30

主题

58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20: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x 溥氏扇与惠明画
    董桥在《周作人妙品》一文中,引用金性尧《落叶归根》的话,说周作人赠给他的《儿童杂事诗》,“寄来后也没有细阅。这些东西,如果不遭劫,也不过藏在箧笥中,不见得会拿出来玩赏。一旦失去,就会念念不忘。世间事物的得失,往往如此。”金先生说得对极了。就我的切身体会,且不说曾经过手的李鸿章七言联,未经研究透,就以区区两千元,转手他人,至今念念不忘,引以为憾,就是现存于家中的溥靖秋、溥雪斋扇画和钟惠明的立轴,也没觉得至为珍贵,藏之如宝。
    董桥在上述同一本书《记得》中,有两篇文章提到溥靖秋,一篇是《集锦扇子七十岁》,通过他2005年收藏的集锦扇,引出1939年画坛一段雅事。当年,因大师兄溥雪斋喜用素竹股扇,关松房提议,由松风画会会员为雪斋画一集锦扇,每人一格。于是,在辅仁大学艺术系,或雪斋府内,溥心畲、溥松窗、启功、朱家晋、关松房、陈少梅、冯忠莲、萧朗,在一把七十三厘米的大扇子上,各画一格,共得八格。66年后,董桥通过钟志森收藏到此扇,经原收藏者张传伦牵线,溥佐、溥佐二公子毓  、四公子毓峋、八公子毓  、十五姑溥靖秋,又各展妙笔作画。十五个扇格里,汇集了13家画人画作。说到溥靖秋,他写道:“听说这位十五姑画蛱蝶最拿手,连溥心畲都输她,我想找一幅她的作品玩玩找了多年没找着。”另一篇是《溥靖秋画蛱蝶》,说“天津张传伦先生好心,上个月辗转替我找到一柄溥靖秋画花卉蛱蝶小扇子,三只工笔蛱蝶画得格外细致,有一只还描了金,背景繁花是淡彩写意,布局极为喜庆。”
    董先生对溥靖秋的画欣赏有加,珍爱如宝。他多年寻访不得,那当然是缘分不够,然而后来终于得之,也是他朝思暮想的因果。而于我来说,偶然得来的溥靖秋的画,溥松窗的字,既然全不费功夫,当然也就没太拿着当回事儿。如果不看董先生的书,至今对这幅扇画所知了了。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82

帖子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1
沙发
发表于 2013-8-20 20:59:04 | 只看该作者
1# 乔太守
        那是2006年,我从大连回到故乡做事。偶有闲暇,总愿到城里仅有的几家古玩店走走,与店主随意聊聊。这已经成为工作沉重压力下,能让我感到赏心悦目、自愉自乐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自然是读书了。一个周日,闲步踱到金城古玩店,见墙上新挂一幅装框的扇画,画着一棵盛开的老梅,淡雅娴静,风姿卓越,一看就非俗手所为。题款部分已经残破缺字,有修补痕迹。剩下的字为:“…秋七月下浣靖秋女史桂笙写”,下钤阳文“桂笙”小印。老板是熟人,见我欣赏那画,端茶倒水的同时,不忘向我介绍这画画得如何好,末了说:“资料上查不到此人,估计是烟台艺校的李桂笙画的。”凭经验,无论从墨色还是纸张,都不可能是近年所画。我顺便问起这画的来历,老板说,是从栖霞收来的,原为成扇,因破旧的厉害,花高价到莱阳找高手裱成两幅扇画。我问,另一面是什么,他从里屋又拿出一幅同尺寸装框的扇画,是书法,内容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半部,典型的赵体字,秀美端庄,俊逸洒脱,题款:“丙子长夏用松雪笔,溥全书”。阳文小印“松窗”。第二、三、四行起首缺字后补。老板说,这是个名家。为了证明这是老东西,他又拿出一张装裱前扇子的照片让我看。我仔细观察,从两面缺字情况看,确为一把成扇揭开单裱。我虽对溥全其人不甚了解,但他是皇室后裔,溥仪的宗侄,名书画家这一点,还是略知一二的。我想,既然一面是清末民国名家之作,另一面,怎么可能是当代烟台艺校李桂笙的作品呢?况且画法也非李桂笙的风格。不知老板想到这一层没有。讨价还价,以1200元买了下来。
        回家以后,又勾起了考证癖。老板说网上查不到资料,不信,下载了飓风搜索通,七个网站一起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搜出2006年3月18日淳浩拍卖记录:溥靖秋花蝶图成扇,背面沈尹默书法。溥靖秋的题识为:“国乔先生雅属,靖秋女士写生”,钤印“桂笙”。估价18000元。与我购买的画相参考,证明“桂笙”正是溥靖秋的字号。拣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漏。
        董先生多年遍寻不得的东西,吾于坊间无意得之,岂非天意?虽残破补全,就我等穷光蛋收藏者,机会仍尤为难逢。本应欣喜若狂,然并未感觉,小小兴奋了一下,随手往起居室墙上一挂,再也难得看上一眼。董桥说他仔细观赏溥靖秋的蛱蝶,“胜在娴静:意态娴静,色彩娴静,韵致娴静”,我看了靖秋女史的梅花,看多了,也还是没理解出画里的深意。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79

帖子

13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2
板凳
发表于 2013-8-20 20:59:11 | 只看该作者
1# 乔太守
            还是在这家店,2007年×月×日又去闲逛,老板不在,老板娘倒茶迎接。这老板娘称我们这些人为“收藏客”,说是有好东西,不愿卖给“行里人”。这也可以理解。行里人知根底,给不上价,收藏客往往吃药,又不了解市场行情,常花了大价钱买个普品,当然是他们的“财神”。我见墙上新挂了一幅绢画人物,了了数笔,神态毕现。款识书法也漂亮,功力深厚。画题是“咏絮之才”,讲晋朝王凝之妻谢道韫,与叔父谢安、从兄谢朗观雪吟诗的故事。落款印章都是“钟惠明”。老板娘说,这画从招远转手到平度,又从平度转到莱阳,最后又转回招远。我那时特别喜欢收藏古字画,也不追求名人不名人,只要画得好,价格不贵,就买。问了价格,老板娘又电话跟老板通话协商,1600元携回家中。
        上网查询,毫无画家资料可寻。又到雅昌艺术网上征询资料,亦无结果。有朋友说,这画人物开脸有西画风格,既非清季老画,亦非当代人所画,断为民国。怅然若失。见尺寸大小挂在卧室门旁合适,找把锤子,钉了俩钉,高悬起来,很久不顾。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山东烟台网

GMT+8, 2025-5-5 05:4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