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genpa的:《马关条约》烟台换约地小考

[复制链接]

32

主题

76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6: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size=2]《马关条约》在......目前可见的与烟台换约地相关的原......为了准备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刘道含芳文电:东使公馆已备定......“刘含芳元电:日本伊东大臣,系......上述二文表明,烟台地方官员为日......由于伊东要求确定在第二天中午十......“为照复事:按照本月十三日本监......伊东在受到刘的回复后,予以登岸......“臣于接到道台回答之同时登岸,......方为其准备的旅馆,即所谓“德国......“全权大臣于五月一日由西京出发......这份记载表明“海滨饭店”是日方......但“换约大臣伍廷芳等与日使伊东......“十四日午刻,伊使派汉文翻译楢......“是日三点钟往晤伊使。……散后......伊东巳代治的复命书和“换约大臣......至于日方战报中的五月八日在广仁......综上所述,《马关条约》烟台换约......随着历史推移,顺德饭店(海滨饭......



x



 
 [size=2]《马关条约》在烟台进行換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整个换约过程各类文史资料已有十分詳尽的描述,但烟台换约的具体地点是顺德饭店还是海滨饭店却有所争议。2008年12月19日、12月29日《烟台晚报》“烟台街”版上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对一百多年前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的换约地進行了考证和辨误。本文进一步对目前所见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系統梳理,并对顺德饭店、海滨饭店的关系和位置进行了解析与考证,以期早日厘清《马关条约》的烟台换約地问題。
  目前可见的与烟台换约地相关的原始文献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份:李鸿章与烟台当时的登莱青道台刘含芳的往来电报文稿(可见《李文忠公全集》);日方在战争期间发表的相关战报(国内资料见1956年出版的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日战争》第一册 附录二:日方记载的中日战争史(选译) 四十 讲和条约的批准交换);中方换约大臣伍廷芳向清廷总理衙门的复命报告(可见1993年出版戚其章主编的《中日战争》第五册所载“换约大臣伍廷芳联芳禀”及其“附 换约大臣伍廷芳等与日使伊东问答”兩文);中日双方在烟台的照会文稿(国内资料可见1980年出版的王芸生所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日方全权办理大臣伊东巳代治向天皇上奏换约经过的复命书(国内引用资料较多,可见2005年出版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三卷战争篇(下),其对上述照会文稿和复命报告也有所引述和补充。)

  为了准备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公歷1895年5月8日)《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一事,事前李鸿章与刘含芳多有电文来往。刘曾在四月十三日(5月7日)申刻、酉刻,连续向李鸿章电告安排中方钦使和日方全权办理大臣的登岸与驻在情况。

  “刘道含芳文电:东使公馆已备定德国大客寓一所,楼宇院落颇寬。自码头至馆及廣仁堂来往道路,与孙镇分派妥当,弁兵巡护 以期慎重。……伍联兩钦使,申刻到,酉刻登岸,同住广仁堂。又元电,顷有日本商船到口,闻伊使在船。已派员前往引导。……”(寄译署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三日申刻)

  “刘含芳元电:日本伊东大臣,系乘横滨丸商船。同来者一武官、四隨员。已备小火轮马轎,接赴使馆云。”(寄译署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三日酉刻)

  上述二文表明,烟台地方官员为日方全权大臣伊东巳代治一行准备的住处,是一所德国大客寓,有楼宇与院落,且頗宽敞。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7日)的电文也表明直到日方人员到来的当天这一安排也未改變。

  由于伊东要求確定在第二天中午十二点之前能够换约,方肯登岸,并未理会前去迎接的中方官员,而是通过美国领事照会道台刘含芳,商议登陆会商之事。刘接到照会后,立即照复伊东:

  “为照復事:按照本月十三日本监督接到贵大臣照会,知贵大臣已经行抵烟台各等因,即经电李中堂,转电本国政府。本国钦派大臣伍、联,已于昨日到此,所有贵大臣行馆,已经本监督饬属预备妥当,并派员带领先锋轮船,往迎贵大臣登岸。至于订期会晤各事,自应由伍、联两大臣与贵大臣约订,相應该文照复。须至照复者。”

  伊东在受到刘的回复后,予以登岸。根据伊东归国后对天皇的复命书中的相关内容:

  “臣于接到道台回答之同时登岸,進入彼方已准备妥当之旅馆。其接待极其隆重,旅馆内外以及沿途警卫亦甚森严。当时召伍、联两大臣来旅馆,举行第一次谈判。当夜臣前赴彼之公署,首先查阅其全权委任狀。”

  伊东一行在烟台的住处,应就是中

  方为其准备的旅馆,即所谓“德国大客寓”,且在此处进行了《马关條约》煙台换约的第一次谈判。这所大客寓究竟名称如何,有两份看似矛盾的原始文档,一称为“海滨饭店”,一称其“顺德饭店”。

  日方在战争期间发表的相关战报中對换约过程有所记述:

  “全权大臣于五月一日由西京出发,五日到旅顺,至大总督府有所密议,六日从旅顺出发,七日到芝罘。中国预先以居留地的海滨饭店作为办理大臣的旅舍,巳代治一行乃投宿于此。中国的换约全权大臣为伍廷芳及联芳,已经在芝罘。于是,即日彼我大臣在我旅馆第一次晤面。八日,在公署廣仁堂會晤四次,批准交换的手续才告完成。是日两国全权大臣签字交换证书如左。”

  这份记载表明“海滨饭店”是日方住处的名称,且也证明其即是中国预先安排的旅舍,是第一次谈判会晤之所,位于外国人居留地内,因而“海滨飯店”当是这所德国大客寓的名称。这所海滨饭店并不是泛指的海边的饭店,而是烟台一所历史较为悠久的旅馆,东海关关册中绘于1893年的“烟台港市区域图”中,在今天海岸街东首南侧为“海滨客栈”,北侧为“观海客栈”,其实二者是英文名为“Beach Hotel”的同一所饭店,即“海滨饭店”。1910年左右的一些老明信片中可看到这所旅館当时的形象(如上图、左图和左下图),街道南北各有一栋两层的大型楼房,屋瓦上写有“BEACH HOTEL”的字样。旅馆院落砌有圍墙,占地较广,面向海滨沙滩,风景优美。记载中“公署广仁堂”的说法表明伊东复命书中“当夜臣前赴彼之公署”进行的第二次谈判地点即是广仁堂。

  但“换约大臣伍廷芳等与日使伊东问答”这一对整个换约过程记述最为详尽的中方文献记载中,虽然中方在伊东等登岸前提出的会晤地点是新书院,所谓“会晤之處,已定在新书院”,但由于伊东认为“既须会晤面商,请以外国顺德饭店为公中之地,较为妥便”,中日双方第一次会晤的地点实际改成了“順德饭店”,“下午六点钟,廷芳等往顺德饭店与伊使见面”,且第二日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公历1895年5月8日)午刻(上午十一点左右)、下午三点、晚上十点中日双方进行的后三次谈判均明确说明是在顺德饭店内:

  “十四日午刻,伊使派漢文翻译楢原陈政来云:‘奉伊使谕来告,本日两點钟如不换约,渠等当即上船回国。’闻其言深诧异,当往顺德饭店会晤伊。……臨別约三点钟再见。”

  “是日三点钟往晤伊使。……散后回馆,接奉电旨,准令互换……至十点钟带同随员翻译前往顺德饭店……”

  伊东巳代治的复命书和“换约大臣伍廷芳与日使伊东问答”均是换约结束后当事人对換约过程的总结,为事实纪录,不可能有误;日方战报中关于伊东住处及第一次谈判之所的相關内容也与伊东复命書和当时的来往电稿相符。则会晤谈判地“顺德飯店”即是中方早已为日方准备妥当的旅馆住处――“德國大客寓”,也是日本战报中的“海滨饭店”。“海滨饭店”是日方根据其英文名称翻译所得,而“顺德饭店”则是此处德国客寓的中文名称。这也与伍廷芳向清廷的复命书“换约大臣伍廷芳联芳禀”中提到的“假外国饭店为款待之所”相合,“外国饭店”当是人们对此德国人所开旅馆饭店的泛称,而非确指的特定饭店名称。

  至于日方战报中的五月八日在广仁堂会晤四次则可能是战报失误或者是《中日战争》一书节选翻譯之误,因在双方第二日会晤之前,日使曾派翻译前去广仁堂商议谈判事宜。

  综上所述,《马关條约》烟台换约的第一、三、四次谈判会晤和第五次谈判及换约之所,均是在位于海岸街的顺德饭店,也即海滨饭店(Beach Hotel),由于此饭店分为南北两处,当年换约地是在何处,尚待考证。不过,街北的建筑形式为西式,景观更佳,院内临海有观景亭,我认为可能是日使伊东一行住处。

  随着历史推移,顺德饭店(海滨饭店)街北的那栋建筑在芝罘俱樂部1931年重建时拆除,成为芝罘俱乐部的一部分,饭店院内的观景亭景觀则一直延续至今;其街南的那栋建筑不知何时进行了改建,并在1997年的海滨道路修整时予以拆除。《马关条约》换约谈判的第二次會晤之地则是伍廷芳等中方公使的住处“广仁堂”,始建于1891年,后成為登莱青道道台衙門、鲁东道公署、烟台特别行政区专员公署、烟台市政府所在地,即今市府街76号,现大门和正堂保存较好,仍不失为国内与《马关条約》相关的重要纪念建筑,值得认真保护和保留。 王建波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山东烟台网

GMT+8, 2025-5-4 22:2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