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简介:烟台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出租车改色方案公布后,勾起了市......杨永传,烟台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脚蹬三轮车、摩托车、轿车,照片......影集的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照片,一......烟台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安全科......记者了解到,烟台市1956年成......骑车的马师傅是否还健在?杨永传......1972年-1976年之间,在......描述这种摩托车的照片依然是黑白......别春虎说:“这些车当时是从北京......杨永传笑着说:“你看下面这张照......记者了解到,当时的出租车可不是......从1976年开始,出租车又升级......别春虎说,当时只能待客,而不能......时间到了1979年,改革之风遍......照片上“上海”只露出了半截身子......别春虎说:“当年他的技术好,才......下午记者联系到了今年已经57岁......从1985年开始直到1992年......别春虎记得很清楚,1985年4......再后来,1986年,烟台市区又......1992年,日本产皇冠、尼桑轿......这一时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人多了,才遛街,钞票也是哗哗地......别春虎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到了90年代中期,出租车又开始......也正是在这时,行业主管部门对出......2000年下半年以后,烟台市区......记者了解到,2005年6月30......杨永传是在1998年开始收集出......就这样,出租车的照片越来越丰富......“虽然不是很全面,但起码算对这......杨永传说,通过忠实的记录,可以......
x
来源:齐鲁晚报
1.jpg (15.95 KB, 下载次数: 0)
2012-7-1 01:10 上传
烟台公交集團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永传從1998年开始整理烟台出租车历史资料。
2.jpg (19.3 KB, 下载次数: 0)
2012-7-1 01:10 上传
▲1956年-1972年脚蹬三轮车。
3.jpg (15.72 KB, 下载次数: 0)
2012-7-1 01:10 上传
▲1972年-1976年,公司自己改造的第一辆轻騎三轮车。
4.jpg (22.38 KB, 下载次数: 0)
2012-7-1 01:10 上传
▲1976年-1979年东风牌三轮摩托车。
5.jpg (28.79 KB, 下载次数: 0)
2012-7-1 01:10 上传
▲1979年第一辆上海轿车,驾驶员宋国岗。
6.jpg (21.18 KB, 下载次數: 0)
2012-7-1 01:10 上传
▲1994年-2000年营运的夏利出租车。
7.jpg (21.56 KB, 下载次数: 0)
2012-7-1 01:10 上传
▲2000年之后的标准“捷达”出租車。
出租车改色方案公布后,勾起了市民对出租车的关注。上红下银的出租車以前是啥样的?颜色、样式又如何?烟台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的杨永传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记录了市区出租车发展的前前后后。
1956年成立三轮车合作社,是烟台最早的出租车
楊永传,烟台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两本珍贵的影集,里面的照片记录了烟台市自1956年以来的、各式各样的出租車。
腳蹬三轮车、摩托車、轿车,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出租车的模样在不断变化,反映出了出租车行业的久远历史。
影集的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照片,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骑着一辆三轮车,车头扭向一侧正欲转弯,后座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对着镜头微笑。从照片的注释来看,骑车的老人是“马师傅”。
烟台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安全科科长别春虎当年也是一名老司机,看到照片,他眼前一亮。别春虎说:“这算烟台最早的出租车,是脚蹬三轮车,与早些年的黄包车有点像,只不过将人力拉车改为了脚蹬。”
记者了解到,烟台市1956年成立了三轮车合作社,用的就是这样的脚蹬三轮车,直到1972年,出租车有了新的样式,脚蹬三轮车才逐步退役。
骑车的马师傅是否还健在?杨永传说不准了。不过,马师傅的儿子马洪星接过了父亲的活计,马洪星后来骑过“轻骑三轮车”。
上世纪70年代有了“摩的”,坐一次不超过1块钱
1972年-1976年之间,在烟台大街小巷穿梭的是一种被叫做“轻骑摩托车”的出租车,这時的出租车已经带篷了,能够为乘客遮风挡雨。
描述这种摩托车的照片依然是黑白的。一辆轻骑摩托车正駛出烟台市汽车出租公司大门,车头上写有“煙台”字样,长度在4-5米之间,公司大门一侧写有一行标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幟奋勇前进”,显露了那个年代的印迹。
别春虎说:“这些车当时是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买进的,大约有七八十辆的样子,汽油动力,当时价格不低,一辆车2万多元呢!不过,你们看到的样子是我们公司自己改装的,完全是手工打造,还加上了篷子,当时最多能乘坐7个人。”
杨永传笑着说:“你看下面这张照片,这是当时我们改装完成后去当时的烟台地委报喜拍的。”
记者了解到,当时的出租车可不是满街跑,而是设有站点,在二马路和西南河設有站点,需要买票上车,票价分2毛和5毛不等,坐车的都是一些有急事的人。
从1976年开始,出租车又升级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东风牌”三轮摩托车成了出租车的主力,这些车也是从北京购进的,价格在2萬多元。不过票价涨了,坐一次一块钱,最多只能拉4人。
别春虎说,当时只能待客,而不能满街跑,就在火车站、汽车站和码头一带。直到1992年,这种三輪摩托车才逐渐消失在煙台的大街小巷。
1979年出租轿车露面,开它的“小伙子”今年57岁了
时间到了1979年,改革之风遍吹,出租车行业也迎来了新变化。这一年,出租车公司迎来了一位“贵客”,它名叫“上海”,是一辆通身黑色的轎车。
照片上“上海”只露出了半截身子,它的风头被一个名叫“宋国岗”的小伙子抢走了。宋国岗是“上海”牌轿车的第一个驾驶员,那一年他24岁。照片上的宋国岗半倚车身,意气风发。大分头、白衬衫、灰裤子、时髦凉鞋,让这个小伙子显得格外精神。
別春虎说:“当年他的技术好,才捞得着开這个好车,那可是出尽了风头。”
记者了解到,上海轿车的价值在10万元左右。
下午记者联系到了今年已经57岁的宋国岗,他目前已经退休在家,说起那段经历,他还是很兴奋。宋国岗说,2元起步价,每公里再加5毛钱。普通市民很少有人乘坐,乘客多是归国华侨和机关工作人员,而且以包车的居多。拉散客的时候很少,顶多结婚和生孩子时用用车,车费3-4块钱。3-4块钱的车费在当时已经算是奢侈的消费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有人一天能赚千元
从1985年开始直到1992年这段时间内,烟台市的出租车不少是进口轿车。
别春虎记得很清楚,1985年4月16日,一艘满载进口丰田轿车的轮船靠泊在烟台港码头,船上卸下来60辆全新的丰田轿车,這批轿车被全部拉到了出租汽车公司服役。
再后来,1986年,烟台市区又出现了一批白色的进口轿车,名叫“波罗乃兹”,共有六七十辆,这是来自波兰的轿车。
1992年,日本产皇冠、尼桑轿车也开始进入烟台,从资料照片上可以看出來,这批轿车还是右舵车。
这一时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租车的样式也在增多,其经营模式也在变化。別春虎说,以前的出租車可不像如今一样满大街跑,以前多是定点待客,不过这个老规矩在1992年发生了变化,有的出租车开始“遛街”了。
人多了,才遛街,钞票也是哗哗地进口袋。据了解,这些出租车的乘车费还不低,上车起步价就是9.8元。
别春虎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在烟台市连续召开了3次化工会,全国各地的化工企业与会者每年蜂拥至烟台,导致火车站、汽车站的客流聚集。据说当时有的出租车司机每天能有千元入账,而这个数字在当时可以用“天文”来形容。
1994年夏利来了,2000年后才有“上红下银”的规定
到了90年代中期,出租车又开始变脸了,一水的两厢红夏利,直到2000年前后,夏利车都是出租车行业里的主角。
也正是在这时,行业主管部门对出租车的颜色开始有了要求。烟臺市的出租车模范驾驶员吕秀芝对此深有体会,当时的出租车颜色以红色居多,而她开的车则是墨绿色。没想到的是,她的車不受乘客待见,墨绿色的出租车没人乘坐,而紅色出租车的上座率却极高。
2000年下半年以后,烟台市区更新的出租车不再见夏利的影子,与此同时,普通型桑塔纳、捷达、富康轿车也加入到了出租车行列。在这一年,运管部门将市区出租车定为“上红下银”的颜色直到现在,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同时与其他区域的出租车区分开来。
记者了解到,2005年6月30日以前,夏利出租车全部淘汰,6月30日以后更新的车辆要求必须达到桑塔纳3000以上标准。2008年8月,更为宽敞舒适的索纳塔出租车跟市民见面了,在2009年1月份后,开始大规模更新。
影集记錄发展脉络
□背后
杨永传是在1998年开始收集出租车资料的。公司留下来的資料照片都被他翻拍后重新冲洗。一些老职工来公司办事,他逢人就问人家手里有没有老照片。
就这样,出租车的照片越来越丰富,他也在有意地补充,前几天杨永传还去了博物馆一趟,是为了寻找当年的黄包车。
“虽然不是很全面,但起码算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个记录,也算留下了一点历史资料。”杨永传这样评价自己的收藏。
杨永传说,通过忠实的记录,可以看到出租车行业的发展脉络,而出租车的发展又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