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待扬鞭自奋蹄——浅谈牛与古典诗歌

[复制链接]

40

主题

78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16: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说:......牛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我想最早......也许牛一直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多为......《诗经》中另一首诗也写到了牛。......与《诗经》里这两首诗相比,产生......唐代是我国诗词最为繁盛的时期。......元稹的《田家词》则从另一个角度......唐代的关于牛的诗歌中也有写得较......宋代关于牛的诗不多,仅有的几家......元明清写牛的诗极少,内容也多古......近现代之文人中也不乏咏牛诗作。......从《诗经》直到现当代诗人关于牛......







不待扬鞭自奋蹄
——浅談牛与古典诗歌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说:“商时有牛犁,似頗可信……”如果从商代算起,牛和人类和谐相处也已经近四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个漫长的时期,牛和人类形影不离,并和人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人常说,牛是大動物,牛通人性。牛在老百姓的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牛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忠厚诚实、善良纯朴、任勞任怨、死而后已的形象。牛在人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从远古直至近现代,牛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特别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的中国农村,没有牛的农村家庭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每年除夕,农家都会备上一份飯给朝夕相处的恩人。因此,民谚中有“牛是庄稼头”之说。
    牛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我想最早恐在《诗经.国风.王风》中。《君子于役》中写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夕阳下的景色是多么美好啊!晚霞缤纷,村烟升起,竹笛吹响,牧归的老牛也在“哞哞”地唱着古老的情歌。诗人许瑶光曾写道“最難消遣是黄昏”。当然,这首诗并不是写牛,它只是近于白描的手法借写牛羊暮中归来,而写對在远方服役的丈夫之思念。同时也表达了怨妇对那社会的愤怒。“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也许牛一直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多为憨直勤劳,没有多少浪漫的色彩,牛这个意象在诗中描摹不出浪漫、雄迈的景象。不象马在诗中的意象多是美丽、浪漫、雄壮的。古诗中写马的很多,或诉奇才于身,或抒远大抱负,或悲怀才不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就连西湖的春天也与马有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故而,在诗人们的笔下,牛诗多表现为写实。只有少数几首诗写得轻松、闲适。“牧童横笛信口吹”、“牧童遥指杏花村”。而这些诗也只间接和牛有关。
      《诗经》中另一首诗也写到了牛。“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这首诗绘出了一幅牧羊牧牛图,可是那些牛羊却是奴隶主的。诗中对牛羊的形态刻画惟妙惟肖。有了这些牛羊相伴,牧人们的生活就有了梦想,就有了快乐。这首诗较为含蓄地写出了牧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牧人乃夢,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室家溱溱”。正如我们现在民歌中唱道“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诗经》里这两首诗相比,产生于南北朝时的《敕勒歌》在表现手法上就更为大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了数语,天地开合,远近并收,意境宏大。尾句更是写出了牧民们的幸福生活和对游牧生活的热爱。水草繁茂,牛羊隐于深草中。只有当草原上的劲风掠过,我们才突然发现——成群的牛羊象一朵朵云彩,镶嵌在蔚蓝的天空。这是多么壮美的一幅画图啊!
    唐代是我国诗词最為繁盛的时期。自唐以降,历代都有关于“牛”为题材的诗歌。以唐代为最多——唐代写牛的诗人不下于十家。而其中以白居易和元稹二人的诗写得最为深刻,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抨击也最有力。白居易的《卖炭翁》可谓字字血泪。诗中写道“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來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如果说这首诗中牛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在画面中,那么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中牛则作为主角出现了。在古代,官家也养牛,多作为驾乘之力,稱之为官牛。《魏略》记載“建安末,从太祖征吴。斐隨行,自以家牛羸困,乃私易官牛,为人所白,被收送狱,夺官”。然而官牛却不如官马,可见得牛在官吏的心中也只是如低下的平民百姓。“官牛官牛驾官車,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荫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車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也无妨。”新上任的右丞相要经过浐水岸边。我想可能是河水上涨了吧,弄湿了河堤。新上任的丞相是何等的讲究啊。新袍官马,威风凛凛。为了不讓大人的马蹄被泥水污染了,官牛官车忙忙碌碌起来,拉沙铺路。牛轭勒着牛背,牛背也流血了。这牛虽身为官牛,但是也逃不了这样辛酸的下场。这样的场景难道与我们不熟悉吗?这样的事情,现代版的也太多了。因此白居易的诗歌,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其诗歌中所彰显的力量到现在仍然存在。白居易最后近乎大声呼喊“右丞相啊,你的所为只要能帮助穷人,能治国救世,我们就是流点血又有何妨呢!”这首诗写牛实写人也。
    元稹的《田家词》則从另一个角度發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牛吒吒,田确确。旱地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开篇便写出了世道之艰。牛在耕地时,走走停停,原来是田里太干了,坚硬的土块敲在牛蹄上发出“趵趵”的声响。可是辛苦收获的粮食却成象珍珠一样储存在官家的粮仓中。整首诗中充满了悲愤之情。
    唐代的关于牛的诗歌中也有写得较为轻松的。如许圉师的《咏牛应制》,但是没有现实意义,最多也只是肤浅的托物言志诗而已。陆龟蒙的《放牛》则写得很小巧。“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荒陂断堑無端入,背上时時孤鸟立。日暮相将带雨归,田家烟火微茫湿。”画面很清析自然,一派田园景象。
    宋代关于牛的诗不多,仅有的几家在气势上也输于唐代。梅尧臣的《耕牛》,若没有寄托也只是平平的一首诗。但是有几首诗还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值得一提。黄庭坚的《画牧牛赞》写得很有意思。“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诗人荡开一笔,从另一层意义上写牛及人及社会。可谓用心良多。李纲的《病牛》则表达了诗人忧國忧民的心情。“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样的直臣从古至今又有几人呢?而南宋的陆游似也体会了人民之艰苦,由此而发端于笔——“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如果我们能聽到当今社会某些官员有这样的心聲,那这个世界也算和谐大同了。
       元明清写牛的诗极少,内容也多古调重弹。倒是明代高启的诗写出了亲民的格调。“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勞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高启的性格。这和他不愿和明朝统治者同流,长期隐于社会最底層有关。
    近现代之文人中也不乏咏牛诗作。其国人皆知,有魯迅先生的《自嘲》和臧克家先生的《老黄牛》。鲁迅在《自嘲》诗中表達了不屈的革命精神。但是有趣的是鲁迅先生这首诗中“横眉怒對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自錢季重的“酒酣或化莊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化用出来的。而鲁迅的这联却更有名。但是两首诗比较起来,我们可以看得出鲁迅的高明。如果说鲁诗掷地有声,那么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老黄牛》则顯得更平民化、更欢快、更直接、更自由了。“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詩中表达了在新社会中劳动人民自发建设自己的祖国,詩人也愿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奉献给自己的国家。“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
       从《诗經》直到现当代诗人关于牛的诗句,我们有了一个清晰的思想——不同時代对牛的理解和寄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始终认为人民是牛,我们的社会财富是这样的一群“牛”创造出来的。他们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力量拉着历史前进的车轮——直至为这历史的前進奉出自己的生命。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87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沙发
发表于 2013-8-25 16:23:4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是看了许老师的书后而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欲望。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86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板凳
发表于 2013-8-25 16:23:44 | 只看该作者
泽夫同志也有对牛的赞歌。

欢迎来到烟台论坛网--山东烟台百姓生活信息网!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oo0.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山东烟台网

GMT+8, 2025-5-2 09:42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